箄子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箄子,「箄」字有多義,一為竹制的捕魚用具(讀bēi),一為縛竹、木成排的渡河用具(讀pái),一為籠(讀bǐ)。「箄子」則一般用來指竹、木製成的細長之物,如元人齊德之《外科精義》卷上言「十香膏」之製作方法曰:「油沸下丹,用濕柳枝作箄子,不住攪熬一日,滴在水中,成珠不散,則成也。」從中可知「箄子」乃用柳枝製成的攪拌之器物。南宋張孝祥《於湖集》卷二十五有〈請無著住資壽就報恩開堂䟽〉,其中有無著禪師「洗滌諸方五味,吞揚岐之栗棘蓬,降伏一切群魔,用妙喜之竹箄子」之言,由此可知當時佛道教人士亦用竹制之箄子來降妖伏魔。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
  2. 南宋‧張孝祥:《於湖集》卷二十五,《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