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讖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符讖,符圖讖緯的統稱,泛指各種預言未來的神秘文書。符即符命、符圖,讖又稱讖語、讖緯、圖讖。「讖」意為預言、預兆,多表示王者受命之徵驗。符讖常以隱語、離合字的形式出現。這種預言未來的神秘形式興起於秦漢時期,在漢唐時期曾非常興盛。《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載:「亡秦者,胡也。」《舊唐書》卷五十一又載:「昔高祖未受命時,天下歌桃李子。」其中的「胡」、「桃李子」,皆爲符讖之語。漢髙祖劉邦斬白蛇起義,也被認爲是事應符讖。唐溫大雅撰《大唐創業起居注》記錄了唐髙祖李淵起兵至受隋禪,用師符讖受命典冊之歷史。按照符讖宣揚者的觀點,古者天子將興起之地,必有符讖物象等祥瑞;因此古代欲起事稱王者,往往托稱符讖,以號召、煽動人心。《後漢書》卷一百一〈皇甫嵩傳〉載東漢張角黃巾起義的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就是太平道號召民衆起義的符讖。道家符讖曾一度在社會上傳播,明代董斯張《廣博物志》卷三十載:「蔣道支於水側見一浮楂,取為硯製形象魚,有道家符讖及紙。」南北朝道經《上清三天正法經》、《三天內解經》、《太上洞淵神咒經》中多錄有各種符讖。

參考文獻

  1. 劉宋‧范曄撰:《後漢書》,卷一百一,〈皇甫嵩傳〉(北京:中華書局,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