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漢語中「真」字有多種含義,常被儒釋道三教(尤其是道家道教)借用或發揮,具體如下:

  1. 未經人為的東西,指本原、本性等,如《莊子》〈秋水〉言:「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
  2. 道家探究與追求的自然之道。
  3. 舊時所謂仙人,如《雲笈七籤》〈道教三洞宗元〉的三清中又有太清境九仙、上清境九真、玉清境九聖,其中九仙指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真、聖二境,其號也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為次第。
  4. 真實,與假、偽相對,如《道德經》言:「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5. 指人的神氣或性命,如《太上九要心印妙經》言:「真乃人之神,一者人之氣,長以神抱於氣,氣抱於神,神氣相抱,固於氣海,造化神龜,乃之命也,神乃人之性也。」
  6. 佛教觀念,與「妄」相對。
  7. 身,如《莊子》〈山木〉言:「見利而忘其真。」
  8. 精誠或誠心實意,如《莊子》〈漁父〉言:「真者,精誠之至也。」《文子》〈精誠〉言:「夫抱真效誠者,感動天地,神踰方外。」
  9. 副詞,謂實在、的確,如《荀子》〈非十二子〉言:「此真先君子之言。」

此外,還有謹慎、正、清楚、真切、畫像、容貌等義。

參考文獻

  1. 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