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夜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張清夜(1676年-1763年),初名尊,字子還,號自牧道人。清初長洲(今屬江蘇蘇州)人。少為諸生,後游武當山,從余太源真人為道士。雍正元年入蜀,七年主武侯祠事。乾隆八年成都令夏紹重修青羊宮,清夜薦徒弟汪一萃主宮事。十年在青羊宮內創懸鍾板,接待十方道眾,成為道教一大叢林。十一年作《玄門戒白》,認為:「大道出於綱常,綱常外無大道」,「孝悌忠信,為三教之主宰;禮義廉恥,實列聖之綱維」。提倡三教融一。認為「道德五千言,總以清靜為宗;金丹四百字,惟期守真是務」,十九年(1754年)又作《陰符發秘》,闡述道教南宗丹法理論。此書舊無刻本,蒙文通氏據手抄本和羅氏觀妙齋聚珍本整理校正。著作尚有《潭東集》。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