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君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帝君,「帝」字的含義,參閱「帝」字條。「君」字由「尹」、「口」兩個字構成。「尹」表示治事,「口」表示發佈命令,合起來的意思是發號施令、治理國家。而能夠發號施令管理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即被稱作君主。後來,「君」的含義使用得更加寬泛,古代大夫以上據有土地的各級統治者均可以被稱作「君」。在道教中,「帝」與「君」二字合用並專指那些在道教神仙世界中某些地位較高、司職不同的神靈。道教的「帝君」有的直接來自於天上,如掌管五方的神靈分別為「東方青靈帝君」、「南方丹靈帝君」、「西方皓靈帝君」、「北方玄靈帝君」、「中央元靈帝君」;有的來自於人間,後因被人或祭祀、或分封而獲此名號,如掌管封建時代士人參加科舉考試進第與否的「文昌帝君」(梓潼帝君)。據《明史‧禮志》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張亞子即蜀中梓潼人張育,元仁宗時因忠烈而得受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由此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

參考文獻

  1. 《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
  2.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詞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