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真人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南華真人莊子在道教中的尊稱。莊子姓莊,名周,字則不見於先秦諸書(唐代成玄英《莊子疏》說「字子休」,不知何據。陸德明《經典釋文‧莊子敘錄》自注說:「太史公云,字子休。」但《史記》本傳中並無此語,故莊周的字可能已失傳,成、陸之說不可靠),約生活於西元前369-前286年間,乃戰國時期道家的重要代表。「子」是對有德望之人的尊稱,古人稱老師為「子」,「莊子」一名顯然是其後學對莊周的敬稱。莊子是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一說為梁國蒙縣人),曾做過當地的漆園小吏,後棄官歸隱,著述立言。據說當時齊楚兩國國君都曾重金禮聘他出來為相,卻遭到他的拒絕。根據有關學者們的研究成果,梁時《莊子》已有「南華」之稱,有時「南華」也代指莊子本人。道教中對「南華」一詞有不同的解釋,如唐代道士成玄英認為是因莊子「師長桑公子,受號南華仙人」,「南華」應是莊子的專用道名。北宋陳景元認為有「離明英華、發揮道妙也」的含意。南宋時有人認為如同南極、東華等一樣,均為神仙洞府的名稱。「真人」是指修真得道的仙人,首見於《莊子‧天下篇》將關尹、老聃稱為「古之博大真人」,漢晉以後逐漸被神格化,唐代以後的使用則較為氾濫。唐初,莊周被稱為南華仙人,其後隨著《莊子》一書被統治者奉為《南華真經》,莊子也被授予了「南華真人」的稱號。宋徽宗時,又追封莊周為「微妙元通真君」。反映其思想的《莊子》一書,多採用寓言故事,寓理於事,想像奇特豐富,情致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

參考文獻

  1.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詞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