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水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劉若水(693年—749年),字齊物,中唐時彭城(今屬江蘇)人。據《大唐王屋山仙人劉尊師碑》載,曾祖劉皇任洺州司戶參軍,祖劉楚皇任房州上庸縣丞,父劉問終身不仕。若水幼而聰敏,性與沖和。年十三,聽人誦《度人經》,心慕神仙。遂詣中嶽韓尊師處,受授洞神經法,居勞盛山修行五載。開元初年(713年)又詣東嶽任尊師處,受「洞玄中盟八景要經」,居泰山日觀台十年。時茅山任尊師遊歷泰山,見之贊為道門之寶,遂授以靈飛六甲、豁落七元、八籙秘文、大洞真要等上清經法,並傳授上清派養生隱訣。從此,若水卻粒服餌,修煉吐納氣法,身有仙風道骨。又轉居恆山大光焰峰三年,修煉九丹秘要、三洞經法,均成誦在心,如示諸學,道法高妙,名稱於世。開元二十四年(736年),道門威儀使奉玉真公主懿旨請至中嶽興唐觀校定經籙文書。天寶三年(744年),詔住持西嶽雲台觀上方太清宮。五年(746年)應靈昌郡道眾竭請,於瑤台觀壇場授真一經法,建黃籙大齋。七年(748年)主持東京睿宗大聖真觀。八年(749年)六月卒。時年五十七。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