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修仙,道教常用術語,指通過各種修煉行為而追求成為神仙。修,即修煉,亦作修練,指道教的修道煉氣煉丹等活動,或修養陶冶德行,或鍛煉恢復本真。仙,指長生不死之人。東晉《抱樸子內篇‧論仙》載: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其或升天,或住地,去留各從其所好。在該書中,仙人分為天仙、地仙與尸解仙等不同類型。南北朝以後,道經中又有「鬼仙」之說。後世道經中更出現了眾多的神仙名稱或類型,如《雲笈七籤》〈道教三洞宗元〉的「三清」中又有太清境九仙、上清境九真、玉清境九聖,其中「九仙」指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而真、聖二境諸號也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為次第。道教認為,修仙是一個逐漸進步的過程,其各種經典皆可用以「誘俗修仙」,而三洞學說顯示的也是「從仙達聖、品級轉遷之理」。

參考文獻

  1. 葛洪:《抱樸子內篇•論仙》,王明:《抱樸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
  2. 宋‧張君房編,李永昇點校:《雲笈七籤》(北京:中華書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