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廟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上海城隍廟今貌。

上海城隍廟是全國著名的正一派道教宮觀,坐落於上海老城區的中心地帶的方浜中路黃浦豫園旅遊區,佔地約三千平方米。上海城隍廟原名金山神廟,又名霍光行祠,建於明朝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有著六百多年歷史。上海城隍廟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同時供奉著三個城隍,分別為西漢大將軍霍光(?-前68年)、明朝官員秦裕伯(1295年-1373年)和清末水師提督陳化成(1776年-1842年),遂形成「前殿供霍,後殿供秦,同時供陳」[1]的獨特供奉格局。由於在明、清時期得著地方縣府的重視和百姓的熱心支援,使得上海城隍廟在道觀的建設和組織上有著重大的發展。到了千禧年代,城隍廟內被佔用的廂房相繼被廟務管理委員會所收回,讓廟觀得以進行全面的修繕,完善內部的建築佈局。直到現時,上海城隍廟每日仍然香火鼎盛,是為上海居民祈求國泰民安和寄託理想追求的道教場所。

發展歷史

上海城隍廟歷史悠久,整個發展過程大約可分為六個時期:

唐朝至明朝期間

自唐代起,上海地區(古稱為華亭縣)就已經有城隍廟的出現,並圍繞縣城四面而建。雖然上海縣於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已經建置,但因著仍處於建立初期,城鎮規模相對較小,因此尚未有獨立的城隍廟。城內居民若想祭拜城隍神就需到城郊處屬松江府的淡井廟。及後上海縣城逐漸發展,越來越多人聚居於城內,使得出城祭祀城隍神變得不便。是以在明代永樂年間,知縣張守約將城內供奉金山神主霍光的金山神祠改建為上海城隍廟。


清朝期間

清朝中後葉的中國社會戰爭不斷,供奉著神靈的上海城隍廟也慘遭波及,多次被戰火摧殘。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軍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佔領上海城並以城隍廟為駐守地點,把廟內的建築盡數破壞。咸豐三年(1853年),小刀會首領劉麗川於上海起義,後以城隍廟內的西園作指揮所。隨著小刀會與清廷軍隊間的戰爭展開,城隍廟及週遭地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軍攻入上海城。滿清政府以「借師助剿」為名,長驅直入外國軍隊所駐紮的城隍廟西園,將園內的蘭景破壞殆盡。面對這樣殘破不堪的上海城隍廟,上海知縣及巡道於同治(1862年-1874年)和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先後下令修葺廟宇。經過多月對頭門、二門、轅門大殿及戲樓鼓樓等建築部分的修復,城隍廟一洗頹垣敗瓦的景象,壯觀的廟宇建築、光鮮亮麗的外牆成功吸引大量的香客和縣外人到廟宇參拜遊覽。附近的商業店鋪亦因此越蓋越多,城隍廟一帶逐成為上海城中最為繁華的地區。及後,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和宣統元年(1909年),上海城隍廟相繼被授予「保釐蒼赤」匾額,且募捐重修大殿寢宮。此時的城隍廟發展可謂達到頂鼎時期。


民國時期

上海城隍廟於民國年間經歷多次大火的洗禮,廟觀的建築物料和管理制度也因此出現了轉變。一九二四年,城隍廟失火致使大殿全然毀壞,復修工程於兩年後隨即展開。有別於舊時由公款公產處一手包辦重修,是次重建逐分開設計和建造兩個部分,並由不同的公司承包。經歷二十個月的重建,一座以鋼骨水泥建成的輝煌仿古大殿終於一九二七年展現於世人眼前。壯麗的建築為城隍廟帶來香火鼎盛、商業繁榮的景象;同時亦為廟觀引來不法商人的覬覦。有見及此,秦硯畦、葉惠均和黃金榮等人於一九二六年逐一改變傳統的廟宇管理制度,以邑廟董事會取代住持道士來管理城隍廟。並在五年後轉為由董事會招聘道士出任住持,以承擔起管理城隍廟的角色。同時城隍廟中的各個殿宇也採納投標的方式,把自身殿宇交予中標人來承包經營。到此上海城隍廟失去了傳統道觀獨有的管理模式。直到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廟觀香火被迫中斷,上海城隍廟成為難民區,為大量無家可歸的上海市民提供安身之所。


新中國時期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基於各種的政治考慮和走向,上海城隍廟遇到了自建廟以來最為嚴重的打擊。雖然正一派道士於建國初期成功重新接管上海城隍廟,並對各殿進行整頓以恢復道教宮觀的本來面目。但隨著上海的解放,城隍廟迎來了一段關閉時期。及後上海市宗教局展開對城隍廟的整治工作,不但裁去廟內職員,而且也撤銷掉邑廟董事會和包殿等制度。宗教局後來以擴闊街道和商場為由,把佔地139.8平方米的後殿房屋轉讓予花鳥商店所使用。不過真正對城隍廟造成近乎毀滅性破壞的莫過於一九六六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把殿宇內的神像悉數毀壞,並將封存於城隍廟內的宗教用品置於麗水路停車場中盡數燒毀。城隍廟的各個部分亦被政府所瓜分,轉為不同的用途。如廟觀的大殿、中殿和走廊陽臺等,共約一千二百平方米的土地全由上海市百貨公司小商品批發部所佔有。星宿殿和十王殿則作為南市區科技協會展覽大廳,後改為豫園商城所用。上海城隍廟的宗教活動至此完全停頓。


改革開放後

隨著宗教政策的落實,上海城隍廟在一九九四年重新對外開放。上海市道教協會亦隨後於七月份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成立上海城隍廟修復委員會[2]以負起城隍廟修繕事宜,並確保復修後的廟觀能符合上海市文管會「文物修舊如舊」的原則,維持著明代道觀特有的建築風格。而對於廟觀的使用權,上海城隍廟修復委員會也在同年十一月從豫園商城手上接回。[3]為了確保上海城隍廟的復修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上海市道教協會組織了上海城隍廟修復委員會辦公室,以管理廟觀於修復工程時的日常運作;並且落實「邊修復邊開放」政策,讓善信能不受工程影響如常到廟觀祭拜。在接續的一年,上海城隍廟迎來了城隍秦裕伯及其夫人儲氏的塑像和恢復開放後的首場齋醮大會。[4]一九九六年城隍廟修復工程完工,城隍廟修復委員會辦公室相應結束,並由陳蓮笙道長、吉宏忠道長和劉巧林道長所組成的城隍廟管理委員會所取代,繼續管理城隍廟的日常事務。


千禧年代

上海城隍廟在千禧年以後,迎接了多個自全面恢復開放以來的「首次」。包括有二零零零年二月舉行首個為年值本命的信徒祈求神靈護佑的「拜太歲」儀式。同年底,舉行上海市道教協會名譽會長陳蓮笙道長住持升座儀式,成為廟觀覆修重開後的第一任住持。及後在二零零一年辛巳農曆正月初四舉行了首次的「迎財神」儀式等。


上海城隍神

霍光像。

「城隍」是舊時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按字詞解釋,「城」指城牆而「隍」則指護城河,是以城隍神也被視為一個城市的保護神。據《禮記》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人已有祭祀水墉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的習俗。直到明代由於國家祭禮對城隍神的重視以及城市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才使得城隍神的奉祀漸趨普及。起初城隍神大都與自然有關,然而由於地方官吏的良好管治深得百姓擁護,被百姓視如神靈一般的存在。故在官吏死後,百姓對其加以供奉以求得護佑。是以原與自然有關的城隍神逐轉化成為歷史人物的人格化神祇。

有別於其他城隍廟,上海城隍廟並存著三個城隍神,分別為秦裕伯、霍光及陳化成。秦裕伯為元末明初淮揚府(今江蘇揚州)人,字景容,號蓉卿。曾任福建行省郎中的秦公,因社會政局混亂,繼而選擇辭官避世於上海。雖然不再為官,但他仍然仗義執言,維護公平正義,是為當時百姓的道德楷模,甚受尊崇。因著這剛正不阿的品格,秦公先後受張士誠和朱元璋賞識,邀請其為他們效命,不過都被他以不同的理由所婉拒。《明史‧文苑傳》記載裕伯在吳元年(1367年)對朱元璋的使者說:「食元祿二十餘年而背之,不忠也。母喪未終,忘哀而出,不孝也。」及後在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復徵,裕伯則稱病不出。太祖乃手書諭之曰:「海濱民好鬥,裕伯智謀之士而居此地,堅守不起,恐有後悔。」裕伯不得已乃隨使者入朝。後裕伯在次年出任治書侍御史,三年(1370年)明政府詔設科取士,以裕伯與御史中丞劉基為京畿主考官。洪武六年(1373年)秦裕伯去世,朱元璋悼曰「生不為我臣,死當衛我土」,將他敕封為上海縣城隍之神,寄望秦公繼續護佑上海。至於霍光則為漢代大臣,先後經歷武帝、昭帝和宣帝三朝,秉政二十餘年。相傳三國時期,一位天神在吳王病入膏肓之際,附於其身邊的太監身上說:「國王封界華亭谷東南,有鹹塘風潮為害,非人力能防。臣漢霍光也,部黨有力。立廟於鹹塘,臣當統部屬鎮之」。於是吳王即於金山行祠(上海城隍廟的前身)立霍光石像供世人祭拜。自此,霍光就成為了上海坐殿城隍神,被百姓受供奉。最後一位城隍神陳化成字業章,號蓮峰,是泉州府同安縣(今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人。陳化成自幼刻苦好學,後投身軍隊,因著出眾的才智和膽識而得以晉升到不同地方任職水師提督。做官期間,他不但奉公守法、治軍嚴明,更先後重修西嶼航路標志和平息械斗,深得百姓敬重。及後鴉片戰爭爆發,陳化成英勇抵抗英軍侵略而壯烈犧牲。在他殉國後,上海民眾寫挽詩「擊碎重溟萬斛艫,炮雲卷血灑平蕪。誰將戰跡征新誄,一幅吳淞殉節圖」悼念、[5]建陳公祠和立塑像以作紀念。原立於陳公祠的塑像,期後因在日本侵華期間被日軍棄於路邊,轉而被民眾遷入城隍廟霍光殿,與霍光一同受萬民香火。[6]


廟宇建築

霍光殿內官員像。

上海城隍廟由多個殿宇所組成,包括有霍光殿、元辰殿、財神殿、慈航殿、三官殿、月老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關聖殿和文昌殿等。廟觀的大門亦稱為「山門」是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所造,上面印有明代上海縣知縣馮彬(1534年-1537年在任)所題的「保障海隅」。而門的對面有著一面由青灰色青磚雕刻而成的照壁和二根旗杆,旗杆上分別掛著「國泰民安」及「風調雨順」的旗幟。照壁上則刻有三隻羊,寓意「三陽開泰」。山門之後是廟宇的第二道正門,稱為「儀門」。門前掛著「陽世之間積善作惡皆由你;陰曹地府古往今來放過誰」及「世事何須多計較;神界自有大乘除」兩副對聯。前者意指人生在世,都是由自身決定做好事壞事與否。但重要的是人死後到了陰間,地獄官府並不會放過惡人。後者的意思是人活於世一定會碰到各種吃虧或沾便宜的事情,但不需要多計較,因神靈會清算世人所做過的事。亦有刻著「不由人算」的大算盤,及寫有「為善者昌,為惡者亡」的二塊巨額正置於對聯之後,以此警告世人不要斤斤計較、輕易作惡。進入城隍廟再往右走便可見祈福堂,堂的正面懸掛著寫有「財源廣進」、「出入平安」、「金榜題名」的三塊匾額,是為信眾一般向神靈祈求的內容。這些的祈求會連同信眾的名字寫於小紅牌上,並懸掛在房頂和牆壁的位置。而在早上和夜晚,祈福堂內更會有道士誦經幫助信眾祈福。


霍光殿

霍光殿供奉著的是整個廟觀的主神金山神主霍光。殿內除了主神像外還有十二個霍光部下的塑像。置於主像兩側的是文武宮員像,職責記錄世人所作的善惡好壞事,以及管理死後亡靈,安排他們進入天堂或是地獄。而較遠的位置、殿的兩邊各有四名官吏和一名巡行功曹,分別負責接受、傳達、上奏和辦理事務,並巡邏殿宇。殿牆上繪畫了超過百多名栩栩如生、為世人所熟悉的道教神仙,包括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四海龍王、財神趙公明關帝文昌帝君八仙張天師等。這幅《群仙欣會圖》是由中國著名畫家戴敦邦先生所繪,使大殿猶如被眾仙環繞,仙氣滿溢。殿門兩旁掛著清代秀才莫秉清所題的「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隱;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對聯。走入內殿可見由已故著名書法家顧廷龍先生所寫的「牧化黎民」匾額,意指城隍神管理及教化百姓。此外,殿中還有「威靈顯赫,護國安邦扶社稷;聖道高明,降施甘澤救生民」與「刻薄成家,難免兒孫浪費;姦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貞」這兩副對聯,以分別讚揚霍光的豐功偉績和勸勉世人不要犯錯而應保持忠厚寬恕,清正廉潔的品格。


城隍殿

秦裕伯像。

城隍殿裡供奉著的是上海縣城隍秦裕伯。秦公像身穿明朝官吏服飾,像前擺放著辦公用的官府桌子,上有筆墨、硯臺、官印和令箭等。而桌子前方則有著兩個服待秦公、手捧案卷的小童。秦公殿宇的裝潢莊嚴,單是匾額和對聯已各有兩副並且皆出自名家之手。兩塊寫有「威靈顯赫」和「燮理陰陽」的匾額懸掛在殿宇之上,頌揚著秦公的顯赫威武以及述說著其管理陰陽二世之職能。至於兩副「禍福分明,此地難通線索;善惡立判,須知天道無私」與「天道無私,作善降祥,預知吉凶禍福;神明有應,修功解厄,分辨邪正恩奸」的對聯,都是闡述著城隍神大公無私的性情與其掌判善惡、預知吉凶的職能,以此威懾惡人、鼓勵善人。另外,殿的兩擺放著城隍神出行時所需的儀仗用品,包括有:大鑼、行燈、香爐、旌節幢幡和十塊寫有「上海縣正堂」、「敕封顯佑伯」、「加封護海公」、「肅靜」和「廻避」等字句的警示牌。不同的用具皆有著不同的功能,好像大鑼、行燈和香爐是為了開道;旌節幢幡用作助威;而警示牌則是為了表明城隍神身份及要求民眾肅靜、讓路。至於城隍殿內的神龕更是精緻,由牡丹花紋所組成,襯托著秦公尊貴的身分。每年的農曆二月二十一日為城隍神的聖誕日,廟觀會連續七天舉行娛神大戲和祈福祈壽法會,以祭拜秦裕伯。


月老殿

殿內供奉著的是掌管世人愛情和婚姻的月老。月老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他經常在月光下查看《姻緣簿》而世人又不甚清楚他的名諱,故起名為「月下老人」。相傳,月老自人出生起,就已經把一條看不見的紅線繫在有緣人的腳上。因著紅線的關係,即使兩個有緣人之間有著多少波折,最後仍會終成眷屬。所以不少情侶和單身人士都會到月老殿祈求指點,寄望能夠婚姻穩固、愛情順利。除了月老外,殿宇中也供奉著藥王和車神。其中位於月老右邊的是藥王,藥王是唐代著名道士及醫師孫思邈。他心性仁慈而且醫術高明,不論是人還是動物皆會救治。據說當他還是凡人的時候,曾在路邊救回一條受傷的小青蛇,後龍王找他報恩才知道那條小青蛇原是龍宮的太子。雖然龍王讓他任意挑選龍宮中的珍寶,不過藥王只取了醫書以提升醫術,挽救更多的生命。直到藥王百餘歲時證道成仙,且成仙後,不時騎著老虎採藥救人。至於月老的左邊則是庇佑人們行走、又名行神的車神。車神本只佑人出入平安,後因科技進步,車輛成了往來各地的主要交通工具,逐擴展至保護車輛。故此不少駕駛人士都會供奉車神祈求安全。


三官殿

三官殿供奉著三官大帝,他們分別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主要的職權是考校世人罪福。天官位置殿的中間,主理天上事務及賜予世人幸福;地官處於殿的左邊,主管人間及幽冥世界的事務,有著赦免罪人、改善鬼魂處境、出離幽冥等能力;而水官則在天官的右邊,主管水界事務,並且助世人解決種種厄困。因為三官的職能與世人的生活,甚至死後世界都息息相關,是以人們都不時到三官殿祈求庇佑。


財神殿

財神殿正中放置著班一身古代軍人裝束,頭戴鐵帽子,手拿鋼鞭和元寶,身騎黑色老虎的塑像,他就是掌管著人間公平買賣和財富分配的財神趙公明。至於兩旁分別是招寶天尊蕭昇和納珍天尊曹寶,皆為趙公明的部下,有著招納財富珍寶的能力。另外,殿內亦奉祭著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每年農曆正月初五日,信眾皆會到財神殿接財神,以求能夠發家致富、創立事業。


慈航殿

有別於城隍廟內的其他殿宇,慈航殿內所供奉的全是女神仙,分別是救世人於苦難、又稱觀世音菩薩的慈航大士;醫治人眼睛視力的眼母娘娘;以及在海上島嶼間救助遇險百姓的天后媽祖。相傳媽祖原為福建莆田人士,名叫林默娘,自少有著如千里眼、順風耳等靈力,能夠聽到海上求救的聲音,是以被漁民視為海上保護神。


元辰殿

元辰殿又名太歲殿,為太歲神的殿宇。因中國人以天干地支來紀錄年歲,而一個循環中又有著六十個干支,故此殿內也放著六十位太歲神的塑像。據說這六十位太歲神都曾下凡為人,所以各自有著不同的名號和品格,如清正廉潔、守衛疆土、隱逸終生等。有鑑於每位太歲神都分別掌管著不同年份的運程,有著直接影響世人命數的力量。是以每年春節,城隍廟內都有大批信眾祭拜太歲神以求延壽消災。


關聖殿

門前有著「忠義蓋世護社稷;威武不屈傳華夏」這一對聯的殿宇,是屬於三國時代名將關羽的關聖殿。關羽一生忠誠仗義,從不背叛君主朋友,致力守護國家安全。因著其崇高的美德,關羽自宋代起就被歷代帝王賜封,使其美名得以在後世被人傳頌。關帝所掌管之人間事範圍甚廣,當中包含命祿、考試功名、生意錢財、冥司世界、善惡獎罰等。關帝的義子關平和侍從周倉的塑像也被置於殿內,同為世人所供奉。


文昌殿

文昌殿位於天井的右邊,殿前掛著寫有「帝乃誕敷文德,天之報施善人」的對聯。又稱梓潼帝君的文昌帝君管理著人的功名和祿位,所以很多學生和家長皆會在考試求職前到殿宇參拜。除了文昌帝君外,他的兩個侍從天聾和地啞亦被世人所供奉。


父母殿與娘娘殿

城隍殿的左右分別是父母殿與娘娘殿,各自供奉著城隍神秦裕伯的父母和其夫人儲氏。兩殿的神龕皆有著鳳凰、仙鶴和鹿等的木雕圖案,甚為精美。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信眾皆會到娘娘殿進行祭祀,為儲氏像更衣,以慶祝城隍夫人的聖誕。


關聖殿。
文昌殿。
慈航殿。


管理組織

上海城隍廟徽號。

自上海城隍廟建成以來,一直沿用著道士住持制來管理整個廟觀的運作。並且每一任的主持皆會手持一本住持手冊,以記錄城隍廟的相關歷史及歷代住持道士的名諱。可是,隨著抗日戰爭和文革的展開,住持手冊和道士住持制亦被迫於無奈的相繼遺失終斷。現時可考證的歷代上海城隍廟住持,包括有清嘉慶(1796年-1820年)年間住持莊楚珍、道光(1821年-1850年)及咸豐(1851年-1861年)年間住持張靜薌、民國時期住持羅克裕及其弟子許麗生。為了維持城隍廟的正常運作,政府和不同人士曾提出邑廟董事會、包殿制度和上海城隍廟管理委員會等各種管理方式。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上海城隍廟才重新實行道士住持制,並由當時的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陳蓮笙道長擔任廟宇住持。陳蓮笙道長羽化後,由吉宏忠道長繼任。不過現時在制度上,廟內事務皆由上海城隍廟管理委員會處理。廟務管理委員會的架構可總括為「四部一會一中心」,也就是指宗教活動部、消防安全部、法物流通部、後勤保障部、慈愛功德會和弘道文化中心。


宗教活動部
主要負責在廟內開展各項道教科儀活動,以加強廟觀與信徒的聯繫。

消防安全部
負責廟內消防安全工作,以保障廟宇的安全。

法物流通部
從事法物流通工作,既為信徒服務,亦幫助增加城隍廟的經濟收入。

後勤保障部
負責廟內物資採購、保管和供給。

慈愛功德會
踐行道教慈善理念,組織道教信眾從事慈善活動。

弘道文化中心
在信徒中開展各種宣教活動,從而增加信徒與城隍廟之間的聯繫;並提高信徒的道教信仰水平,以更好的團結信教群眾。


上海城隍廟慈愛功德會

上海城隍廟慈愛功德會創於二零一五年十月,是城隍廟為組織信眾一起參與慈善活動而設立的非牟利組織。慈愛功德會秉承道教經典《度人經》中「齊同慈愛、異骨成親」的教導,積極參與由政府主導開展又或自行開展的各個社會慈善公益服務,如賑災、助困、助學、助殘、扶老、義診等。從而讓信眾學會抱持「行善積德、濟度眾生」的心態體會生活,及在積功累德中獲得快樂。上海城隍廟慈愛功德會更與上海慈愛公益基金會合力舉辦了一系列的免費公益國學班,供愛好國學的人士能每晚跟隨專業導師學習各種不同技能,使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傳播開來,而現時國學班包括茶道班、太極拳班、經典學習班、插花班和二胡班等。除此之外,慈愛功德會也甚為關注道教信眾的生活情況,不時對困難群體進行探訪,給予慰問和送上物資,以彰顯道門兄弟姐妹一家親的情懷,並幫助他們擺脫困境。


相關連結

註釋

  1. 上海城隍廟:〈上海「一廟三城隍」之陳化成〉,http://shchm.org/%E4%B8%8A%E6%B5%B7%E4%B8%80%E5%BA%99%E4%B8%89%E5%9F%8E%E9%9A%8D%E4%B9%8B%E9%9C%8D%E5%85%89/ ,2017年6月4日瀏覽。
  2. 上海城隍廟修復委員會以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陳蓮笙道長為主任,蘇宗賦道長和張文希道長為副主任。再包括古建築專家陳從周、著名學者胡道靜、笑星王汝剛和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等二十三人。
  3. 在城隍廟內,豫園商城與上海城隍廟修復委員會舉行了城隍廟使用權交接儀式,當中的使用權包括有廟大殿、元辰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和廟內天井,合共1216.4平方米。
  4. 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上海城隍廟於八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舉行為期三天兩夜的「祈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暨追薦抗日戰爭殉難將士和罹難人民」齋醮大會,以表達對世界和平的期盼和遠離戰爭的美好心願。
  5. 劉翔、顧延培、藺蓀:《上海城隍廟大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頁73。
  6. 同上註,頁69-75。
上海道教
組織 上海道教協會 上海道教學院
宮觀 黃浦區 大境關帝廟 白雲觀 保安司徒廟(虹廟)(擬開放) 城隍廟
長寧區 三涇廟
閔行區 排馬廟 諸翟關帝廟
嘉定區 嘉定城隍廟
浦東新區 一王廟 三元宮 社莊廟 南匯東嶽廟 航頭城隍廟 崇福道院 陳王廟 陳行關帝廟 欽賜仰殿 龍王廟 十澤道院 姚家廟 祝橋關帝廟
金山區 施王廟 鳳仙道院 張堰城隍廟(擬開放) 廊下城隍廟 興塔雙廟
松江區 天妃宮(擬開放) 松江東嶽廟
青浦區 朱家角城隍廟 青浦城隍廟 施相公廟 章堰城隍廟
奉賢區 上真道院 白沙廟 千歲廟 鄔橋城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