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觀音信仰在中國傳播越久,有關觀音的形象與傳說亦不斷出現。宋元以來,民間士人認為觀音亦即上古女真妙善。現存清代學者阮元(1764-1849)編纂的《兩浙金石志》,收錄了杭州天竺寺僧人道育於北宋崇寧三年(1104)五月二日所立的〈宋重立大悲成道傳〉碑記。此碑刻上了僧人義常於聖歷二年(699)仲夏十五日所書的碑文,當中提及妙善曾入香山修行,被視為仙人,並曾以自身雙眼及雙手予其身為國王的父親入藥治病。後其父到香山欲答謝施以手眼之仙人時,才驚覺仙人乃自己之女兒妙善。國王十分傷痛,衷心發願希望天地神靈能夠令女兒手眼重生。發願過後,忽然間妙善突然消失,而天上見千手千眼大悲觀音身相顯現。國王深受震撼,揚聲懺悔,希望觀音能夠還復本體,接受供養。一刻間,妙善恢復原本的面貌,手眼皆已復原,並且合掌而坐仿如入定,國王遂在香山建塔十三層以覆蓋妙善之身。<ref>〈宋重立大悲成道傳〉,收入阮元:《兩浙金石志》(據清道光四年(1824)李澐刻本),卷7,頁6b-10a。</ref >根據〈宋重立大悲成道傳〉碑書於元符三年(1100)歲次庚辰九月初一的贊文所述,香山千手千眼大悲菩薩即是觀音化身。
上述有關妙善為觀音的故事在其他民間文獻中亦廣泛流傳,如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1254-1322)的妻子管道升(1262-1319)曾在元大德丙午歲(1306)撰〈觀世音菩薩傳略〉,其內容亦謂觀音為妙莊王第三女妙善。<ref>〈觀世音菩薩傳略跋〉,收入俞正燮:《癸巳類稿》(據道光十三年(1833)刊本),卷15,頁14b。</ref>搜集民間文獻而編成的《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 》亦以妙善為觀音菩薩,但內容卻有增加變異。如說妙善前世為乃鷲嶺孤竹國祗樹園施勤長者第三子施善,後來生於北闕國妙莊王家中為第三女。記妙善曾入汝州龍樹縣白雀寺為尼,後因拒絕國王父親所安排的婚事而被他憤而絞死。妙善至陰間時受到十殿閻王禮遇,但卻見到地獄的諸多刑罰對待生前為惡之徒。妙善心生感嘆,殊意合手一誦而使到天花亂墜,地湧金蓮,鐵獄銅枷盡為粉碎,使地獄淨空。閻王認為地獄淨空則難以警醒陽間為惡之人,故妙善雖然有大慈悲之心,但仍將她送返陽間。妙善其後於越國南海中間普陀岩修行,九載而功成。後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壺金露以生萬民。<ref>《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據己酉(1909)春仲郋園校刊郋園先生全書本影印)(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卷4,頁10a-11b。</ref>可見有關妙善為觀音的傳說有不同的版本,內容亦漸趨豐富。
==水月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