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命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非命,“非”表示否定,“命”指命运,古代又有“天命”之说。春秋末战国初《墨子》中有〈非命〉篇,曾对当时流行的天命思想进行激烈批判。文中墨子提出“非命”的主张,呼吁人们不必相信命运(天命),主张“人为”可以改变命运。“非命”说反对儒家所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提出立论的“三表”,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认为国家的兴亡、个人的富贵贫贱不完全是命运的安排,而主张靠主观的努力,并举例说: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也就是说,天下之治乃汤武之力在起作用,天下之乱为桀纣之罪的缘故。此外,当时世不变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由此观之,安危治乱乃在于上之为政,而非命运使然。墨子认为,不但天下的整治在于治天下之人的主观努力,个人的富贵也在于个人的努力;相反,如果相信一切都是命定的,则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甚至是有害的。他说“仁义之人不可不察而强非”,即主张“非命”。墨子的“非命”说与他的“天志”说是互相配合的,他认为天的意志是叫人和平相处、努力生产,而儒家相信“命定”说乃是轻视生产活动,违反了天的意志。此外,“非命”还有“不从命”、“不合天命,违反天道”和“因意外的灾祸而死为非命”之意。

参考文献

  1. 《墨子•非命》,《四库全书》本。
  2.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