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汉语中“靖”字有安定、清静、谋虑、协调诸义,道教取其“静”义而将信徒修炼之处称为“靖”或“靖室”、“靖庐”等。早期天师道的“二十四治”中即有很多靖,并有一套繁琐的入靖威仪,如《正一威仪经》记“入靖威仪”为“先整顿法服,澡漱祝诵,旋行唱赞,并须如法,不得随宜”,以及“入靖脱著履屦,皆须面向经像,不得回背出入,举足随其左右、顺其阴阳”等等。不仅如此,靖在道教中除了作为信徒修炼地方外,还可以作为进行受道、读经、讲经、忏悔等宗教活动的场所,如《正一威仪经》又记“受道威仪”、“启奏威仪” 、“读经威仪”、“讲经威仪”、“烧香威仪”、“忏悔威仪”等多在靖内进行。南朝梁代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一则载:“勿令小儿辈逼坛靖,靖中有真经。”《云笈七签》卷五载:“乃于洞西北岭上结靖室以居,研味玄秘。”卷四十五又载:“若师在远处,入靖室,面向师所在方,至心再拜。”清代黄生《义府‧冥通记》言:“靖即静。坛与静,皆道家奉经修事之处。”

参考文献

  •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年)。
  • 《正一威仪经》,见《道藏》,第1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