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云台观在四川省三台县安居乡云台山。始建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创建人赵法应。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赵法应与徒众又募资建成大殿一楹,后名玄天宫。宫内供奉铁铸真武神像。历宋元两朝,香火不断。

明代是云台观的兴盛时期。永乐十一年(1413年)九月初九,封藩四川的蜀献王朱椿遣承奉长吏司修云台观拱宸楼,并重修正殿。天顺五年(1461年),云台观住持谢应玄、何玄澄募资重修因兵燹毁废的拱宸楼。成化二年(1466年),蜀王府为云台观造琉璃瓦结盖宝殿。正德十年(1515年),明武宗遣内臣赴云台观朝谒,造金玉帝像,并为云台观修砌碧瑶阶,阶下造玉玺台,台上建八角楼,题其额曰“天乙阁”。万历十六年(1588年),蜀王府又赐钱建石合门三重。明神宗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钦赐云台观《正统道藏》一部并敕谕一道。[1]万历三十二年,云台观发生火灾,天乙阁及两廊被焚毁,神宗发内帑,遣太监驻云台观监督修复。据明代人万安《重修云台观碑记》,明代曾十多次培修云台观,殿宇宏伟,规模庞大。

清康熙八年(1669年),道士陈清觉武当山青城山传全真龙门派,随陈氏入川五道友之一的张清云住持云台观,此后云台观成为全真龙门派子孙丛林。光绪十二年(1886年)云台观发生火灾,烧毁前殿及拱宸楼。三台及周围八县乡绅捐金培修,于前殿及拱宸楼基址改建为降魔殿。

云台观现存明清古建筑有:玄天宫、三皇观、城隍殿、慈航阁、青龙殿、白虎殿、十殿、九间房、灵官殿、降魔殿、藏经阁、梓潼殿、茅庵殿(供奉开山祖师赵法应)、香亭、木牌坊、钟楼、鼓楼、回龙阁、长廊亭、石华表、券洞门、三合门、三天门、玉带桥等。从山门至玄天宫绵延二里馀。

主要建筑玄天宫为单檐歇山式,六柱五开间,斗拱木梁全施彩绘,至今色彩鲜艳。殿顶黄绿二色琉璃瓦覆盖,组成三块菱形图案。大殿正中供奉三尊铁铸神像。

另一重要建筑降魔殿气势宏伟,有十米高、两人合围的圆柱三十根。正殿泥塑真 武大帝降魔神像,高三米,怒发跣足,手执长剑。

1981年,三台县政府将云台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5月正式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三台县道教协会即设于此。

参考资料

  1.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四册第269-270页,知识出版社(上海),1994年。
  2.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1678页。

注释

  1. 此《道藏》,后经兵燹,部分散失,剩馀道经在1940年代移交四川大学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