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注瓶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解注瓶,是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一种墓葬明器,是专门用来为生人和死者解除灾殃的法术用品。“解注”又称“墓门解注”、“解除”、“解逐”,系解除(得罪神明的)过失、祛逐鬼气的巫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河南洛阳西郊曾出土过一个画有符的解注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陕西户县汉墓又出土了朱书符图的曹氏解注瓶。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敦煌发掘不少西晋到十六国时期的道教解注瓶,反映了早期道教在敦煌地区传播的情况。据东汉王充《论衡》的记载,从事墓门解除的是巫师,汉代巫师主持的墓门解除活动,成为早期五斗米道的道术之一。道教认为死人会给生人带来“注”病,“注”病在早期正一道上章文书中叫“复连”或“伏连”,意指死者将病传给生人。道教认为生死应该异路,在墓葬中放置解注瓶,旨在防止死者对生人的影响。东汉出土解注瓶上镌刻有咒语、符图,这是民间驱鬼辟邪的重要手段。出土解注瓶上镌刻的道符主要由汉字拼合而成,道符周围还嵌有星图,还有语及收鬼、缚鬼之法物。东汉墓葬中出土大量解注瓶上的早期道,可知东汉时期道符已十分流行,这种巫符向道符的转变,有力说明道教法术与民间巫术的渊源关系。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王育成:〈东汉道符释例〉,北京:《考古学报》,199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