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足散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蛇足散,一种能够令人隐遁变化的药物, 见载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蛇本无足,此药名“蛇足”,颇令人感到神秘。《抱朴子内篇》〈杂应〉记载,人在身上涂抹“蛇足散”便可坐在立亡、隐遁变化、不见原形。追求隐遁变化,是魏晋神仙道教的法术之一,道经称此为“隐沦之道”。魏晋道教又认为,灵宝秘文、九化十变之书,可以令人隠遁日月、游行星辰。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引其师郑隐的话说:服大隐符十日,欲隐遁则左转,欲现身则右回。或以玉米台丸涂人身中,或以蛇足散,或懐离母之草,或折青龙之草,以伏六丁之下。隐遁变化者可隐身入竹林田野之中,或潜伏在清泠深渊之水下,还可变身缩小通过幽阙小径,甚至还可乘天一之仙马,遨游在天界的紫房之宫。隐遁者施展法术还有多种变化,或可变为小儿,或可变为老翁,或可变为鸟,或可变为兽,或可变为草,或可变为木,或可变为六畜。隐遁者还可变化为自然物,或依木成木,或依石成石,依水成水,依火成火。葛洪认为这就是所谓“移形易貌”,是涂“蛇足散”后人立刻就会具有的多种隐身变化之术。这种隐遁变化之术,乃是早期道教擅长的法术,只是“蛇足散”的制作方法至今已无人可知。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其随心所欲地隐遁变化的形象,应该说最早出自道教。

参考文献

  1.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