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1,119字节 、 2016年1月5日 (二) 14:15
无编辑摘要
{{齋醮科儀}}
在道士施行法術的過程中,通常都要借用符籙的神秘功能。一般說來,道教中只有授過符籙者才有資格擔任主持法術活動的法師。法術離不開符籙,也離不開咒、訣、步罡等方法。所以要討論法術,就先從符籙談起。道教傳下來的符書皆字形曲折,似圖似文,主要用以召劾鬼神,厭鎮外邪。籙皆素書,紀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ref>《隋書.經籍志》。</ref>。它們是入道的憑信,也是道士役使籙上神吏、施行法術的權力象徵。 《[[道教義樞]]》言:「第二神符者,即龍章鳳篆之文,靈跡符書之字是也。神 不測為義, 籙授受為特徵的道派習慣上稱 以符契 名,謂此靈跡神用無方,利益眾生,信如符契。」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七〈 籙派 字〉指出「一切萬法 但符的使 莫不以精炁為 用, 故二儀、三景皆以精炁行乎其中;萬物既有,亦以精炁行乎其中也。是則五行、六物,莫 限於符籙派 有精炁者也 金丹派設立壇場 以道之精炁 也用符厭 布之簡墨,會物之精炁,以卻邪偽,輔助正真,召會群靈,制御生死,保持劫運,安 五方 金代興起的全 」又卷四十五引《秘要訣法》稱:「符者,三光之靈文,天 之信也。」《[[ 以煉養為主 法會元]]》卷一《道法樞紐》又云:「符者 但當年王重 便曾經 契合也。唯天下至誠者能 之。誠苟不至 而且 然不靈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紙,號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對。」此外,《[[清微元降大法]]》也說符是天地之 七子始 常常應朝庭或官府 《[[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則說符是合天地 正氣。符的功能和用途很多,如《[[三洞神符記]]》說神符的功能一可 持各類大醮 召九天上帝、校神仙圖籙、求仙致真 而在齋醮中 二可主召天宿星宮、正天分度、保國寧民 也要用 三可敕命水帝、制召龍鳥。 是道士道術的核心 。所以 道士 《雲笈七籤》卷四十五 有云:「術之秘者,唯符與氣、藥也。」<ref>《雲笈七籤》卷四五。</ref>符與神藥、氣法為道術基本要素。
==符的起源==
符是一種被認為能夠召致鬼神、厭鎮精魅的奇特文書。它文字曲折難辨,似書,又似圖,在道法中被大量應用。道符是從哪裡來的?道書上說,它本身是天上雲氣自然結成,「此符本於結空,太真仰寫天文,分別方位,區別圖像符書之異」<ref>《三洞神符記》。</ref>。以後才由太上老君等神仙將它傳授至人間。近代蒙文通先生認為符文曲折,起於西南少數民族文字,其說雖另闢蹊徑,但尚值得商榷。符書本來源於先民的文字崇拜。《後漢書.方術傳》中 〈[[ 解奴辜傳 集解 ]]〉 引惠棟曰:「古代有管制鬼神的辦法,所以《淮南子》說:古時倉頡創造文字,而天上落下小米,鬼在夜裡哭泣。高誘注說:鬼恐怕被文書所管制,所以夜裡哭泣。」<ref>古有劾鬼之法,故《淮南本經》云: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誘注云:鬼恐為書文所劾,故夜哭。</ref>可知某些特殊的文書可以壓劾鬼神的思想早就有了。在文明時代,官方文書尤其是命令、政令,具有強制的權威,受其影響,在一般人頭腦中加強了對文字的崇拜。從現有的文獻看,道符形成於東漢,它是將凡間的權利象徵搬至鬼神世界的結果。道符之造作蓋模仿秦漢時的符傳,主要由中原文字變形而成。符原是古代君主用以傳達命令或者調動軍隊的憑信。起初蓋刻竹為之,後來常用金、玉、銅等製作,朝廷、將帥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為憑信。執符的使者因代表王命,將領須得聽從其傳達的命令。將人間的符搬到神鬼世界,於是便有天符、神符出現。首先做這件事的當是民間的巫師,戰國的巫師已經使用符,稱為[[禹符]]。<ref>參看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乙本。</ref>漢代的巫師在墓門解除一類活動中,更經常地使用符。這類符,宜稱作巫符,它們正是道符的直接前身。
我們現在能見到的巫符,書在漢墓出土的 [[ 解注瓶 ]] 上。解注,又稱墓門解注,解除,解逐,係解除(得罪神明的)過失祛逐鬼氣的巫術。在出土的解注瓶上,發現有咒語及符文。他們使用的符,主要是由漢字拼合而成,嵌以星圖,以及據說為收鬼、縛鬼之物。據王充《論衡》一書的記載,從事解除的正是巫師。早期的道派大抵脫胎於巫術,保留有濃重的巫氣,所以,原來由巫師主持的墓門解除一類的活動,成為早期道教的道術之一。釋道安《二教論》譏笑「三張之鬼法」中有「左道餘氣,墓門解除」一項。早期的民間道派繼承了民間的巫術並且加以發展,成為系統的人為宗教的組成部分,巫符也便轉變成了道符,並且發展出了成卷連篇的符書。《太平經複文》、《靈寶五符》、《五芽真文》、《三皇文》等,都是出於東漢的符書。其中《太平經複文》符字皆以多個通行漢字重迭而成,繼承巫符的跡象更為明顯。
就符字的容量而言,道教符書能夠有連貫的文句表達一定的宗教內容,比起散漫於民間的巫師使用的巫符字多量大,表現出自發的民間巫術向人為的、有系統理論的宗教形態過渡的軌跡。就符字的形式而言,目前見到的道符除使用巫符般的以隸字拼合、變形而成外,又借用篆體和蟲書鳥跡的古文,而且後者漸成主流。這種變動,在東漢末即已開始,其主要代表為古靈寶經的《五芽真文》和《三皇文》。《五芽真文》字作篆體,《天仙金母大法》、《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在篆字下注出音讀,但按之字書,與響應音讀的篆字不同,應當是造作者依據篆字筆意自創之文字。《三皇文》符字則是篆體、古文和類似《太平經複文》的重疊字(如九個「天」、九個「道」字分三層重疊)三種兼而有之。《三皇文》的符字,道教中稱做「天篆雲書」。又稱「雲篆」,因為在道士的觀念中,此類符書原來是秘於上天的,故稱天篆;同時又說係雲氣自然結成,天上的神仙也不過是加以摹寫,然後再傳入人間,故稱「雲書」、「雲篆」,其字體多仿篆體及蟲書鳥跡的古文,為突出「雲書」的特徵,筆畫故作曲折盤紆如雲氣繚繞之象。「天篆雲書」的觀念被道教內部普遍接受後,即使畫複文式的符,也儘量使之筆畫紐曲,於是這點成了道符的一般特徵。
這種格式在其他道籙中都差不多。「恭詣上清大洞法師」云云,在其他道派中可改成該派宗壇或道首名號,如正一籙中常稱「恭詣龍虎山嗣漢天師門下」,所設誓約則差不多,只是有些道籙中應守道戒和應具道行記載稍詳。
在長期的演變中,形成了正一、靈寶、上清、神宵、清微、淨明等法籙,以作入道憑信和道階標誌。以籙作為傳承憑信和施法依據的道派世稱符籙派,各符籙道派的籙一般分為若干種,每一種籙在施行法術中具體功用不同。正一派的《星綱五斗籙》佩以踏罡步斗,《考召籙》以行考召鬼神之術。同時,法籙又是與道階相對應的,如正一法籙原有二十四階,神宵法籙有七階。唐代道教從正一法籙,經三皇法籙、靈寶法籙依次遞升,直到最高的上清法籙,總計一百二十階,最為完備。元以後,神宵、清微等法籙漸併入龍虎山正一派,元、明時代又由龍虎山大真人總領 [[ 茅山 ]] (上清)、 [[ 閤皂山 ]] (靈寶)和 [[ 龍虎山 ]] (正一)三山符籙,符籙派遂以正一道為代表,正一法籙也增至三十六種。迄今為止,法籙的授受仍是正一派宗教活動的大事,授籙時須舉行重大儀式,受籙後的道士方有做法師的資格。
==註釋==
4,2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