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汉语中“真”字有多种含义,常被儒释道三教(尤其是道家道教)借用或发挥,具体如下:

  1. 未经人为的东西,指本原、本性等,如《庄子》〈秋水〉言:“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2. 道家探究与追求的自然之道。
  3. 旧时所谓仙人,如《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的三清中又有太清境九仙、上清境九真、玉清境九圣,其中九仙指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二境,其号也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
  4. 真实,与假、伪相对,如《道德经》言:“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5. 指人的神气或性命,如《太上九要心印妙经》言:“真乃人之神,一者人之气,长以神抱于气,气抱于神,神气相抱,固于气海,造化神龟,乃之命也,神乃人之性也。”
  6. 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7. 身,如《庄子》〈山木〉言:“见利而忘其真。”
  8. 精诚或诚心实意,如《庄子》〈渔父〉言:“真者,精诚之至也。”《文子》〈精诚〉言:“夫抱真效诚者,感动天地,神逾方外。”
  9. 副词,谓实在、的确,如《荀子》〈非十二子〉言:“此真先君子之言。”

此外,还有谨慎、正、清楚、真切、画像、容貌等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