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相生相克,五行学说的术语。“相”字本义为相互、交互,“生”字本义为产生、生长,“克”字本义为克胜、克服,“相生相克”则意谓作为万物之基本元素的木、火、土、金、水可以相互产生和克制。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和变化乃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构成。西周末年,已有了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如《国语》〈郑语〉载:土与金、木、水、火相杂,而形成万物。《左传》又载:“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以此强调“五材”的相互联系。《尚书》〈洪范〉则载:“五行,水、火、木、金与土。水谓润下,火谓炎上,木谓曲直,金谓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进一步把五行属性抽象了出来。战国晚期,人们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所谓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所谓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所谓相生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被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五行相克,指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由于五行之间存在著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著“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