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
|
內容簡介
在當代臺灣,我們看到許多宗教團體介入醫院的經營,看到民眾生病時求神也求醫的行為模式,也看到各種「養生」功法的風行。這些,都顯示了醫療和宗教在臺灣社會中糾葛不清的境況。這並不是現代才有的社會現象,而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習性。這種習性的養成,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元第二至第六世紀的中國社會。在當時瘟疫橫行的期間,各個宗教積極以醫療佈教;而「道醫」的出現,更將中國醫學帶入一個新的階段,也帶給漢人社會深遠的影響。金爐煉丹,煉出了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創造了中國傳統社會特有的道教醫理。從修身道士到救世良醫,從煉丹養生到治病救疾,從調和陰陽的房中術到長生不老、羽化升仙的追求,道教醫學看似神秘,卻是中國人疾病觀與身體觀的重要根源。
目錄
- 文明叢書序
- 自序
- 引言:臺灣現象
- 瘟疫橫行的年代
- 道教的現身
- 東漢王朝的衰亡
- 瘟疫的衝擊
- 瘟疫的蔓延
- 「複診」瘟疫
- 傳染病與流行病
- 「病因」試探
- 挑戰與回應
- 痛苦與迷惑
- 以文學療傷
- 藝術的鏡照
- 舊規範與新思想
- 醫療之必要
- 醫者與醫術
- 巫者與巫術
- 道經釋病
- 醫療佈教
- 「道醫」形象
- 甘始:養生專家
- 封衡:青牛道士
- 董奉:杏林神醫
- 戴昞:印章除魅
- 石春:斷食行氣
- 李脫:鬼道療病
- 吳猛:符水斷疫
- 諸葛糸林:咒水滌疾
- 寇謙之:符章廚會
- 劉忄晝:長臂採藥
- 顧歡:誦經用印
- 鄧郁之:用印治病
- 嚴智明:誦經安眠
- 孟景翼:上章首過
- 許明業:營建功德
- 李令稱:建齋懺謝
- 因病入道
- 由「凡」入「聖」的考量
- 病中遇「道」
- 病而求道
- 病中修道
- 習醫因緣
- 營生之道
- 自救之道
- 成仙之道
- 結語:傳統或現代
- 附表
- 參考書目
- 圖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