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君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帝君,“帝”字的含义,参阅“帝”字条。“君”字由“尹”、“口”两个字构成。“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而能够发号施令管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即被称作君主。后来,“君”的含义使用得更加宽泛,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均可以被称作“君”。在道教中,“帝”与“君”二字合用并专指那些在道教神仙世界中某些地位较高、司职不同的神灵。道教的“帝君”有的直接来自于天上,如掌管五方的神灵分别为“东方青灵帝君”、“南方丹灵帝君”、“西方皓灵帝君”、“北方玄灵帝君”、“中央元灵帝君”;有的来自于人间,后因被人或祭祀、或分封而获此名号,如掌管封建时代士人参加科举考试进第与否的“文昌帝君”(梓潼帝君)。据《明史‧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中梓潼人张育,元仁宗时因忠烈而得受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由此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2.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词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