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散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寒食散,是一种流行于魏晋南北朝的服食药物,主要成分为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五种石药,故亦名“五石散”,唐代又称“乳石散”。因人服食该药之后体内发热,须冷食、饮温酒、冷浴、散步、穿薄衣,故称其为“寒食散”。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说服玉屑:“令人数数发热,似寒食散状也。”相传寒食散始于汉代张仲景方,魏晋南北朝帝王、名士服用寒食散成为风气,如北齐魏收《魏书》卷三〈太宗纪〉说北魏太宗拓拔嗣:“素服寒食散,频年动发,不堪万机。”隋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六〈寒食散发候〉说:“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魏晋名士何晏、裴秀及晋衰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拔弘等也皆以服用寒食散而致死。总之,服食寒食散之风自魏晋至唐,历五六百年而未中断。魏晋以来医家对寒食散多有研究,《隋书》〈经籍志〉著录《寒食散论》二卷、《寒食散对疗》一卷、《解寒食散方》二卷、《解寒食散论》二卷、《太一护命石寒食散》二卷,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也有〈寒食散方〉。

参考文献

  1. 隋‧巢元方撰:《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六,〈寒食散发候〉,《四库全书》本。
  2. 晋‧葛洪撰:《抱朴子内篇》〈仙药〉,《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