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慧”字本谓人聪明或有才智,但也有狡黠或小聪明之意,如《左传‧成公十八年》载:“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汉书‧佞幸传‧石显》则载:“(石显)为人巧慧习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佛教传入中国后,梵语“般若”多被意译为“慧”或“智慧”,用指破惑证真的无分别智慧,如梁武帝〈喻智藏敕〉言:“求空自简,依空入慧。”唐代诗人王维〈为舜阇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又言:“圣者,正也,住正法者为圣人;佛者,觉也,得觉满者入佛慧。”此外,“慧”还可专指佛教禅定第三禅五支(念、舍、慧、安、定)中的“慧支”,意谓调心而离贪著。中医则以“慧”谓精神清爽,亦指眼睛清明,如《素问‧藏器法时论》言:“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则言:“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