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宗教礼仪与道教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09年7月3日 (五) 10:17的版本 (创建新页面为 '==古代的禮教祭祀主旨== 中華先民依靠祭祀等古代宗教禮儀,為交通鬼神的工具。祭祀時,巫以歌舞降神,將鬼神的意旨傳達於人;祝...')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古代的礼教祭祀主旨

中华先民依靠祭祀等古代宗教礼仪,为交通鬼神的工具。祭祀时,巫以歌舞降神,将鬼神的意旨传达于人;祝以言辞悦神,将人的愿望向鬼神祈祷。

古代礼教祭祀的对象

周朝时王公百姓都信仰多神。《周礼》说:“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天子每年冬至在南郊圜丘祭昊天上帝,夏至在北郊方泽祭地祇。此外,尚有青、赤、黄、白、黑五帝和日、月、星、斗、雷、雨、风、云等诸天神;社稷、山川、五岳、四渎等地祇;祖先、圣贤、忠烈等人鬼。天神、地祇、人鬼是道教多神的三大来源。

道教斋醮与礼教

后世道教做法事,如建醮坛、设斋供,即等于古人祭祀之礼;唱赞词、诵宝诰,即含有言辞悦神之意;上表章、读疏文,即如古代巫祝的祈祷申诉。道教所供奉的诸神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大多已列入国家祀典,并为社会普遍信仰。这也表明道教具有最为深沉、悠久的中华民族宗教、文化本根。

参考资料

  1. 陈撄宁:《道教与养生》(北京:华文出版社,1989年)。
  2.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3. 卿希泰主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4.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