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积阴功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09年4月10日 (五) 10:46的版本 (新页面: 道教提倡廣積陰功,要求「積功累德,慈心於物」<ref>《太上感應篇》</ref>。相對應的,便是反對放縱自己,幹各種不妥當的甚至於缺德的事...)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教提倡广积阴功,要求“积功累德,慈心于物”[1]。相对应的,便是反对放纵自己,干各种不妥当的甚至于缺德的事。有人干一点好事,生怕人家不知道,而一旦无人监督,便偷偷干一点坏事,自以为瞒过人耳目,不会得到惩罚。道教对此态度完全不同。因为,善恶的行为,终究逃避不了果报的法则,阴功阴恶,人或不能知,天地神明却不会不知。《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正是基于对神明监察每一个人思想与言行的观念。

神明监察

善恶的报应,系于人心,人心与相应的行为,自有神明监察。神明的监察有一个系统。《太上感应篇》称:“天地之间有专门负责记录人们过失的神灵,依照人所犯过失的轻重,以剥夺他们的享寿的时间 ── 算,算减便会贫穷虚耗,经常碰上忧患,别人都厌恶他们,刑罚灾祸老跟随著他。吉庆却避开他,恶星临头,降下灾难。寿算被剥夺完了死亡便到来。”[2]《太上感应篇》的说法,来自葛洪,而葛洪又远有所本,并不是他个人的创造,可见神明监察下民,根据其善恶施行报应的思想在道教中是一贯的。

至于神灵的具体名号,倒不那么重要。所说的夺算,据《抱朴子.内篇.微旨》,一算是三日,就是说若犯过失夺一算,便是减少三天寿命。比算大一级的,还有纪,一纪合三百日。大错夺纪,一纪减少三百天寿命。所谓善恶功过,不仅仅指人的言论与行为,还包括人头脑中的念头。葛洪说:“只有恶心但尚未有恶迹的夺算,做恶事损害到人的夺纪。算、纪超过应享的寿命,死了之后殃祸会留给子孙。”周易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亦即此矣。

阴功的范围

既然人的一言一行乃至于一动念头,都有神明监督著,那么,决没有一种欺骗天地神明的办法,阴恶能骗人,不能骗神,一点也干不得。人应该时时处处警戒自己,避开坏事恶行,做好事,行善行。这样阴功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并不限于某些特殊的领域。道门的劝善书中,号召人们的是“行时时之方便,积处处之阴功。”既然是时时处处,便没有限定。当然,广积阴功没有限定范围,警戒自己不干坏事的场所,也便没有限定。葛洪说各种应夺算的事,有数百种,无法一一具体解说。数百事,也不过举其大者,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等广泛的领域中,都有损阴德还是积阴功的问题。

注释

  1. 《太上感应篇》
  2. 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