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10年10月26日 (二) 12:14的版本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上海城隍庙,原为金山庙,是祀奉汉代大将军霍光的,所以又名霍光行祠。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当时的知县改建为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神是秦裕伯。秦裕伯,字景容,元末明初人。明太祖敕封为上海城隍。金山庙改建为城隍庙后,仍然兼祀霍光,俗称“前殿为霍,后殿为秦”。其时,庙的规模尚小。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重修庙宇,殿前建亭,将诰文勒石。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建山门,并建造牌坊一座,上题“海隅保障”四字。清顺治四年(1647年),铸铜鼎一座,置于头门天井之中,上镌“松江府上海县城隍庙通天永宝彝”字样,并刻有80字的短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当地乡绅在庙东构建东园,凿地造亭,堆叠山石,栽种花草。乾隆中叶,潘充庵的豫园渐就荒圮,潘氏后裔式微,急于求售。群众以贱价购得,归入城隍庙作为西园,分地修葺,辟为各行业公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道会司葛文英募建城隍庙后楼。嘉庆三年(1798年),城隍庙大殿重修,设道会司和二十四司于两庑。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攻陷吴淞,5月11日占领上海,以城隍庙为驻屯地。占据五天,破坏一空。咸丰三年(1853年),小刀会刘丽川等占领上海,以城隍庙为其总部,驻扎18个月。咸丰十年(1860年),城隍庙又为英法军队营房,他们摧毁假山,填塞池塘,城隍庙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同治年间,城隍庙经过两次大修,逐渐恢复原貌。光绪十九年(1893年),知县王承暄募捐头门、二门、辕门大殿以及戏楼鼓亭等。在此期间,城隍庙游人日多,商贸日盛。民国时期,城隍庙两次失火。1926年4月开始重建,次年11月竣工,建成全部钢筋水泥的仿古大殿,辉煌壮丽。

据记载,城隍庙全盛时期,拥有大殿、中殿、寝宫、星宿殿、阎王殿、财神殿、文昌殿、许真君殿和玉清宫等许多殿堂。

上海城隍庙历来由正一道士住持管理。明清两代,庙内道士的主要宗教节日是“三巡会”、农历二月二十一日的城隍诞辰和三月二十八日的城隍夫人诞辰。

上海城隍庙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许多久居海外的老上海人踏上故土,都有一个重游城隍庙的强烈愿望,以寻觅孩提时的记忆:比肩接踵的士女、鳞次栉比的商铺、弯弯曲曲的小桥、悠悠扬扬的小曲、花色繁多的点心以及香烟缭绕的殿堂。

外部链结

上海城隍庙

上海道教
组织 上海道教协会 上海道教学院
宫观 黄浦区 大境关帝庙 白云观 保安司徒庙(虹庙)(拟开放) 城隍庙
长宁区 三泾庙
闵行区 排马庙 诸翟关帝庙
嘉定区 嘉定城隍庙
浦东新区 一王庙 三元宫 社庄庙 南汇东岳庙 航头城隍庙 崇福道院 陈王庙 陈行关帝庙 钦赐仰殿 龙王庙 十泽道院 姚家庙 祝桥关帝庙
金山区 施王庙 凤仙道院 张堰城隍庙(拟开放) 廊下城隍庙 兴塔双庙
松江区 天妃宫(拟开放) 松江东岳庙
青浦区 朱家角城隍庙 青浦城隍庙 施相公庙 章堰城隍庙
奉贤区 上真道院 白沙庙 千岁庙 邬桥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