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12字节 、 2009年7月23日 (四) 11:57
无编辑摘要
嶗山歷來被譽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遠在秦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各三千,赴瀛洲三島,為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藥,即從距此不遠的「徐福島」而登程入海。漢太初四年(前101年),武帝到嶗山「祀神人於交門宮」。漢唐以來,屢有道士真人來嶗山棲居修行,宋代有道士樂正子長、劉若拙、甄棲真等隱居嶗山。其時嶗山已建有大批宮觀,著名的有太清宮、上清宮、太平宮。
元代是嶗山道教的興盛時期,有大批道士先後來此山修道。最著者為 [[ 全真道 ]][[ 北七真 ]] 之一的[[丘處機]]。元代嶗山又增建了迎真觀、華樓宮等宮觀。明清時期,嶗山道教續有發展,相繼有 [[ 張三丰 ]] 、徐復陽、李守真等道士入山修道。明代道士孫玄清自幼在嶗山出家,後創立法派金山派,亦稱嶗山派。
嶗山道教在最盛時,曾擁有9宮、8觀、72庵。保存至今者主要有太清宮、上清宮、太平宮、華樓宮、明霞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