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炁”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精炁''',道教內煉術語,有時又作「精氣」,使用「炁」字時意在強調其先天之屬性。該詞可以有兩種理解,或以「...”)
 
 
第1行: 第1行:
'''精炁''',道教內煉術語,有時又作「精氣」,使用「炁」字時意在強調其先天之屬性。該詞可以有兩種理解,或以「[[精]] 」字形容「炁」而謂炁之精者,或以「精」與「炁」並列而表示兩物。中國古人將看「精氣」作是自然萬物以及生命、智慧的根源,如《管子‧內業》言:「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氣之極也。」《淮南子‧精神訓》又言:「煩氣為蟲,精氣為人。」東漢王充《論衡‧論死》也言:「人之所以生者,精氣也。」北宋道教典籍《[[雲笈七籤]]》〈符字〉則言:「一切萬物莫不以精氣為用,故二儀三景皆以精氣行乎其中,萬物即有,亦以精氣行乎其中也,是則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氣者也。精氣,即氣之精者。」道教認為精為氣液的合成,所謂「積神生氣,積氣生精」,因為「精依氣生」,故精又可稱作精氣。張伯端《[[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鍊丹訣]] 》〈精神論〉言:「凝者,以神凝於精氣之內。精氣本相依,而神亦戀之。今獨重于神,何也?神者,精氣之主。」《[[性命圭旨]]》〈性命說〉說:「何謂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氳是也。」[[柳華陽]]《金仙證論‧序煉丹》稱:「煉精者,則炁在乎其中。」又稱:「煉精之時,則炁原在乎精中,精炁本是一物。」內丹家煉丹則是逆向修持,即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其中精指人形體中的精華,氣則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後天的氣指呼吸之氣,先天的氣又稱元炁。
+
'''精炁''',道教內煉術語,有時又作「精氣」,使用「炁」字時意在強調其先天之屬性。該詞可以有兩種理解,或以「[[精]]」字形容「炁」而謂炁之精者,或以「精」與「炁」並列而表示兩物。中國古人將看「精氣」作是自然萬物以及生命、智慧的根源,如《管子‧內業》言:「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氣之極也。」《淮南子‧精神訓》又言:「煩氣為蟲,精氣為人。」東漢王充《論衡‧論死》也言:「人之所以生者,精氣也。」北宋道教典籍《[[雲笈七籤]]》〈符字〉則言:「一切萬物莫不以精氣為用,故二儀三景皆以精氣行乎其中,萬物即有,亦以精氣行乎其中也,是則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氣者也。精氣,即氣之精者。」道教認為精為氣液的合成,所謂「積神生氣,積氣生精」,因為「精依氣生」,故精又可稱作精氣。張伯端《[[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鍊丹訣]] 》〈精神論〉言:「凝者,以神凝於精氣之內。精氣本相依,而神亦戀之。今獨重于神,何也?神者,精氣之主。」《[[性命圭旨]]》〈性命說〉說:「何謂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氳是也。」[[柳華陽]]《金仙證論‧序煉丹》稱:「煉精者,則炁在乎其中。」又稱:「煉精之時,則炁原在乎精中,精炁本是一物。」內丹家煉丹則是逆向修持,即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其中精指人形體中的精華,氣則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後天的氣指呼吸之氣,先天的氣又稱元炁。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
 
#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

2019年5月30日 (四) 14:43的最新版本

精炁,道教内炼术语,有时又作“精气”,使用“炁”字时意在强调其先天之属性。该词可以有两种理解,或以“”字形容“炁”而谓炁之精者,或以“精”与“炁”并列而表示两物。中国古人将看“精气”作是自然万物以及生命、智慧的根源,如《管子‧内业》言:“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淮南子‧精神训》又言:“烦气为虫,精气为人。”东汉王充《论衡‧论死》也言:“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北宋道教典籍《云笈七签》〈符字〉则言:“一切万物莫不以精气为用,故二仪三景皆以精气行乎其中,万物即有,亦以精气行乎其中也,是则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气者也。精气,即气之精者。”道教认为精为气液的合成,所谓“积神生气,积气生精”,因为“精依气生”,故精又可称作精气。张伯端《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精神论〉言:“凝者,以神凝于精气之内。精气本相依,而神亦恋之。今独重于神,何也?神者,精气之主。”《性命圭旨》〈性命说〉说:“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柳华阳《金仙证论‧序炼丹》称:“炼精者,则炁在乎其中。”又称:“炼精之时,则炁原在乎精中,精炁本是一物。”内丹家炼丹则是逆向修持,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其中精指人形体中的精华,气则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后天的气指呼吸之气,先天的气又称元炁。

参考文献

  1.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 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