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玄先生文集”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宗玄先生文集 |編著=吳筠 |卷數=三卷 |正統道藏分類=太玄部 |正統道藏字號=尊 |涵芬樓本冊數=726-727 |新文豐本冊數=39 |三...') |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12行: | 第12行: | ||
|中華道藏冊數=26 | |中華道藏冊數=26 | ||
}} | }} | ||
− | '''宗玄先生文集''',唐代道教學者[[吳筠]]撰。三卷,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本書為吳筠詩文集。卷首有唐禮部侍郎權德輿序,簡述吳筠生平,據稱吳筠所作詩文「合為四百五十篇」,現《道藏》本僅存五言古詩一零八首,賦八篇,論文三篇。其詩賦多讚詠隱士逸人之高風亮節。詠物抒懷,闡揚玄道。或抨擊佛教敗壞世風,「侮君親,蔑彝憲」;「噬儒吞道,抑帝掩王」。其論文三篇為全書精華 | + | '''宗玄先生文集''',唐代道教學者[[吳筠]]撰。三卷,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本書為吳筠詩文集。卷首有唐禮部侍郎權德輿序,簡述吳筠生平,據稱吳筠所作詩文「合為四百五十篇」,現《 正統 道藏》本僅存五言古詩一零八首,賦八篇,論文三篇。其詩賦多讚詠隱士逸人之高風亮節。詠物抒懷,闡揚玄道。或抨擊佛教敗壞世風,「侮君親,蔑彝憲」;「噬儒吞道,抑帝掩王」。其論文三篇為全書精華 : |
+ | * 第一〈[[ 神仙可學論]] 〉,論述常人可通過學習而成仙證道。謂清心寡欲以養生,保精養氣以和神,則神仙可致。又謂忠孝廉貞之人「死而不忘」。雖肉體已死而道義常存。可見作者融合儒道兩家之人生觀。 | ||
+ | * 第二〈心目論〉,假設心目辨難,以明「動心者神,亂心者目」。謂人目光外馳,受物利誘惑,以致心亂神勞而形斃。應守虛契無,窒欲解紛,使內心清靜,則神生而形和。 | ||
+ | * 第三〈[[ 形神可固論]] 〉,論述攝生長生之術。分為守道、服炁、養形、守神、金丹等五章。 | ||
+ | 其說亦以清心和神,保精固氣為主旨。吳筠是唐代著名道教學者,以才情著稱。其詩文或鋪陳敷采,或典雅清新,敘事論理皆文情並茂,堪稱佳品。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39-340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39-340頁。 | ||
[[Category: 太玄部]][[Category: 唐代道教經典]][[Category: 文集]] | [[Category: 太玄部]][[Category: 唐代道教經典]][[Category: 文集]] | ||
[[en: Collected Works of Master Zongxuan]] | [[en: Collected Works of Master Zongxuan]] |
2015年12月12日 (六) 15:35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宗玄先生文集
編 著:吳筠
卷 數:三卷
正統道藏:太玄部 尊字號
涵芬樓本第726-727冊
新文豐本第39冊
三家本第23冊
道藏提要:編號1042
中華道藏:道教論集道學論著‧全真文集
第26冊
|
宗玄先生文集,唐代道教學者吳筠撰。三卷,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本書為吳筠詩文集。卷首有唐禮部侍郎權德輿序,簡述吳筠生平,據稱吳筠所作詩文「合為四百五十篇」,現《正統道藏》本僅存五言古詩一零八首,賦八篇,論文三篇。其詩賦多讚詠隱士逸人之高風亮節。詠物抒懷,闡揚玄道。或抨擊佛教敗壞世風,「侮君親,蔑彝憲」;「噬儒吞道,抑帝掩王」。其論文三篇為全書精華:
- 第一〈神仙可學論〉,論述常人可通過學習而成仙證道。謂清心寡欲以養生,保精養氣以和神,則神仙可致。又謂忠孝廉貞之人「死而不忘」。雖肉體已死而道義常存。可見作者融合儒道兩家之人生觀。
- 第二〈心目論〉,假設心目辨難,以明「動心者神,亂心者目」。謂人目光外馳,受物利誘惑,以致心亂神勞而形斃。應守虛契無,窒欲解紛,使內心清靜,則神生而形和。
- 第三〈形神可固論〉,論述攝生長生之術。分為守道、服炁、養形、守神、金丹等五章。
其說亦以清心和神,保精固氣為主旨。吳筠是唐代著名道教學者,以才情著稱。其詩文或鋪陳敷采,或典雅清新,敘事論理皆文情並茂,堪稱佳品。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39-3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