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教”的版本间的差异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太一教又稱太乙道是由衛州(今河南汲縣)人蕭抱珍創建於金熙宗天眷初(1138至1140年)。太一教的得名起於該教對[[太一神]]的崇奉。其教傳行「太一三元法籙」。太一的含義是元氣混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又是秦漢以來道教所奉祀的神。三元指天、地、水三官。從淵源上說,太一教屬[[正一道]]派系。蕭抱珍所傳行的太一三元法籙祈禳呵禁,治病驅邪,適應民間需要,不久以[[符]]法靈驗名世,信從者很多,其影響及於山東、河北一帶。太一教以符水祈禳為主事,但也重內煉。它以心靈湛寂、沖虛玄靜的內修功夫為本,以符錄為輔,二者並行不悖,這與同時的神霄、清微諸派特徵一致。太一教遵行《[[道德經]]》,以「弱」為道要,又受儒學影響,重視忠孝等綱常倫理。太一教傳二百年,至元代仍受統治者禮遇,元世祖忽必烈賜號太一道第四祖蕭輔道為「太一中和仁靖真人」,並贈太一道前三代祖師以真人號,其後五祖蕭居壽、六祖蕭全佑、七祖蕭天佑皆被元室封為真人。七祖以後,史料失載,流傳不詳,教祖及道士都未留下著述。 | + | 太一教又稱太乙道是由衛州(今河南汲縣)人蕭抱珍創建於金熙宗天眷初(1138至1140年)。太一教的得名起於該教對[[太一神]]的崇奉。其教傳行「太一三元法籙」。太一的含義是元氣混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又是秦漢以來道教所奉祀的神。三元指[[ 天、地、水三官]] 。從淵源上說,太一教屬[[正一道]]派系。蕭抱珍所傳行的太一三元法籙祈禳呵禁,治病驅邪,適應民間需要,不久以[[符]]法靈驗名世,信從者很多,其影響及於山東、河北一帶。太一教以符水祈禳為主事,但也重內煉。它以心靈湛寂、沖虛玄靜的內修功夫為本,以符錄為輔,二者並行不悖,這與同時的神霄、清微諸派特徵一致。太一教遵行《[[道德經]]》,以「弱」為道要,又受儒學影響,重視忠孝等綱常倫理。太一教傳二百年,至元代仍受統治者禮遇,元世祖忽必烈賜號太一道第四祖蕭輔道為「太一中和仁靖真人」,並贈太一道前三代祖師以真人號,其後五祖蕭居壽、六祖蕭全佑、七祖蕭天佑皆被元室封為真人。七祖以後,史料失載,流傳不詳,教祖及道士都未留下著述。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第8行: | 第8行: | ||
#李養正主編:《道教手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11頁。 | #李養正主編:《道教手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11頁。 |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一卷,第158至163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一卷,第158至163頁。 | ||
+ | [[Category:道教宗派]] | ||
+ | [[en:The Supreme Oneness Doctrine]] |
2009年7月22日 (三) 11:12的最新版本
太一教又稱太乙道是由衛州(今河南汲縣)人蕭抱珍創建於金熙宗天眷初(1138至1140年)。太一教的得名起於該教對太一神的崇奉。其教傳行「太一三元法籙」。太一的含義是元氣混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又是秦漢以來道教所奉祀的神。三元指天、地、水三官。從淵源上說,太一教屬正一道派系。蕭抱珍所傳行的太一三元法籙祈禳呵禁,治病驅邪,適應民間需要,不久以符法靈驗名世,信從者很多,其影響及於山東、河北一帶。太一教以符水祈禳為主事,但也重內煉。它以心靈湛寂、沖虛玄靜的內修功夫為本,以符錄為輔,二者並行不悖,這與同時的神霄、清微諸派特徵一致。太一教遵行《道德經》,以「弱」為道要,又受儒學影響,重視忠孝等綱常倫理。太一教傳二百年,至元代仍受統治者禮遇,元世祖忽必烈賜號太一道第四祖蕭輔道為「太一中和仁靖真人」,並贈太一道前三代祖師以真人號,其後五祖蕭居壽、六祖蕭全佑、七祖蕭天佑皆被元室封為真人。七祖以後,史料失載,流傳不詳,教祖及道士都未留下著述。
參考資料
- 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卷4。
- 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第161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三卷,第2至20頁。
-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65至167頁。
- 李養正主編:《道教手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11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一卷,第158至1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