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全節”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吳全節'''(1269年-1346年)字成李,號閑閑老人。元朝饒州安仁(今江西余江)人。幼年出家為道士,師事[[龍虎山]]上清宮達觀堂[[李尊師]],後又從學於空山[[雷思齊]],深研《易》、《老》之學。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張留孫]]法師征之至京師,又師事留孫,助理祠事。三十一年(1294年)成宗召見,深受皇恩,敕侍從行幸,累受命祠名山河瀆。大德二年(1298年)制授沖素崇道玄德法師,大都[[崇真萬壽宮]]提點。大德十一年(1307年)武宗即位,授[[玄教]]嗣師,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都提點,崇文弘道玄德真人。錫銀印,視三品。至大三年(1310年)封贈其祖及父,奉命歸鄉耀宗。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繼張留孫位,接掌玄教,授特進上卿玄教大宗師,崇文宏道玄德廣化真人。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並知集賢院道教事。一品銀印。泰定二年(1325年)加贈饒國公光祿大夫大司徒。自仁宗三年(1316年)至至順二年(1331年),先後奉敕設醮於[[龍虎山]]、[[閤皂山]]、[[句曲山]]三山等地。後告老還歸龍虎山。一生深得帝室尊崇,好與士大夫交結,為人有俠氣。博覽群書,能文工詩,著《[[看雲集]]》二十六卷,行於世。注重道教經典理論及符籙齋醮,兼通金丹冶煉秘法,晚歲又作《[[環樞堂畫]]》、《[[先天圖]]》。著有《[[仙壇記]]》。至正六年(1346年)逝世,享年七十八。是元代玄教第二代大宗師。 | + | '''吳全節'''(1269年-1346年)字成李,號閑閑老人。元朝饒州安仁(今江西余江)人。幼年出家為道士,師事[[龍虎山]]上清宮達觀堂[[李尊師]],後又從學於空山[[雷思齊]],深研《易》、《老》之學。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張留孫]]法師征之至京師,又師事留孫,助理祠事。三十一年(1294年)成宗召見,深受皇恩,敕侍從行幸,累受命祠名山河瀆。大德二年(1298年)制授沖素崇道玄德法師,大都[[崇真萬壽宮]]提點。大德十一年(1307年)武宗即位,授[[玄教]]嗣師,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都提點,崇文弘道玄德真人。錫銀印,視三品。至大三年(1310年)封贈其祖及父,奉命歸鄉耀宗。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繼張留孫位,接掌玄教,授特進上卿玄教大宗師,崇文宏道玄德廣化真人。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並知[[ 集賢院]] 道教事。一品銀印。泰定二年(1325年)加贈饒國公光祿大夫大司徒。自仁宗三年(1316年)至至順二年(1331年),先後奉敕設醮於[[龍虎山]]、[[閤皂山]]、[[句曲山]]三山等地。後告老還歸龍虎山。一生深得帝室尊崇,好與士大夫交結,為人有俠氣。博覽群書,能文工詩,著《[[看雲集]]》二十六卷,行於世。注重道教經典理論及符籙齋醮,兼通金丹冶煉秘法,晚歲又作《[[環樞堂畫]]》、《[[先天圖]]》。著有《[[仙壇記]]》。至正六年(1346年)逝世,享年七十八。是元代玄教第二代大宗師。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165。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165。 | ||
− | [[Category: 宋遼金元道教人物]] | + | [[Category: 宋遼金元道教人物]][[Category: 正一道]][[Category: 玄教]] |
[[en: Wu QuanJie]] | [[en: Wu QuanJie]] |
2016年1月4日 (一) 09:42的最新版本
吳全節(1269年-1346年)字成李,號閑閑老人。元朝饒州安仁(今江西余江)人。幼年出家為道士,師事龍虎山上清宮達觀堂李尊師,後又從學於空山雷思齊,深研《易》、《老》之學。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張留孫法師征之至京師,又師事留孫,助理祠事。三十一年(1294年)成宗召見,深受皇恩,敕侍從行幸,累受命祠名山河瀆。大德二年(1298年)制授沖素崇道玄德法師,大都崇真萬壽宮提點。大德十一年(1307年)武宗即位,授玄教嗣師,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都提點,崇文弘道玄德真人。錫銀印,視三品。至大三年(1310年)封贈其祖及父,奉命歸鄉耀宗。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繼張留孫位,接掌玄教,授特進上卿玄教大宗師,崇文宏道玄德廣化真人。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並知集賢院道教事。一品銀印。泰定二年(1325年)加贈饒國公光祿大夫大司徒。自仁宗三年(1316年)至至順二年(1331年),先後奉敕設醮於龍虎山、閤皂山、句曲山三山等地。後告老還歸龍虎山。一生深得帝室尊崇,好與士大夫交結,為人有俠氣。博覽群書,能文工詩,著《看雲集》二十六卷,行於世。注重道教經典理論及符籙齋醮,兼通金丹冶煉秘法,晚歲又作《環樞堂畫》、《先天圖》。著有《仙壇記》。至正六年(1346年)逝世,享年七十八。是元代玄教第二代大宗師。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