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嶺南俗信關係研究”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创建页面,内容为“{{Book |name=道教與嶺南俗信關係研究 |author=王麗英 |publishe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series=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系...”) |
(没有差异)
|
2019年3月25日 (一) 14:33的最新版本
道教與嶺南俗信關係研究
|
內容簡介
「廣穀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嶺南地處我國南疆,其俗信與嶺北有較大不同。由於地緣、親緣和人緣的關係,嶺南俗信與南傳道教一拍即合,產生了「互化」效應:一方面是道教受嶺南俗信的影響,出現「南化」現象;另一方面是嶺南俗信也受道教的影響,呈現出「道化」品格。透過嶺南俗信,可以窺見道教的意味深蘊其中。本書通過解讀史料和透過民俗事象,對道教與嶺南俗信的親密關係展開歷史考證和科學揭示。
目錄
- 緒論
- 第一章 道教南傳的緣由
- 一 地緣
- (一)嶺南地多仙靈窟宅
- (二)嶺南土多珍產奇貨
- 二 親緣
- (一)嶺南崇尚巫鬼
- (二)嶺南崇拜圖騰
- (三)嶺南信奉仙人
- (四)嶺南性朴樂道
- 三 人緣
- (一)嶺南政治氣候寬鬆
- (二)嶺南社會環境安定
- 一 地緣
- 第二章 道教的南傳
- 一 道教的形成與傳播方式
- (一)道教的形成
- (二)道教的傳播方式
- 二 道教的南傳歷程
- (一)初傳——東漢末年
- (二)衍播——六朝時期
- (三)盛傳——隋唐時期
- (四)延續——宋元時期
- (五)擴滲——明清時期
- (六)低微——民國時期
- (七)復興——現當代時期
- 一 道教的形成與傳播方式
- 第三章 道教的南化
- 一 道教齋醮的巫化
- (一)禹步攝自嶺南巫舞
- (二)道嘯源自嶺南巫嘯
- (三)氣禁承自嶺南巫咒
- 二 道教觀念的俗化
- (一)道教尊神作用弱化
- (二)神職人員等級分化
- (三)信仰內容生活化
- 三 道教義理的淡化
- 一 道教齋醮的巫化
- 第四章 嶺南俗信的道化
- 一 嶺南神靈俗信富有道情
- (一)盤古崇拜與元始天尊信仰
- (二)水神崇拜與五老君信仰
- (三)黃野人崇拜與黃大仙信仰
- (四)龍母崇拜與水府元君信仰
- (五)媽祖崇拜與碧霞元君信仰
- (六)何仙姑崇拜與八仙信仰
- 二 嶺南祭祀俗信呈現道彩
- (一)嶺南符術與道教符籙
- (二)嶺南咒術與道教祝咒
- 三 嶺南節慶俗信飽含道韻
- (一)嶺南歲時節慶與道教神誕
- (二)嶺南節慶活動與道教科儀
- (三)嶺南節慶藝術與道教意蘊
- 四 嶺南婚喪俗信契合道旨
- (一)嶺南婚俗和合與道教和諧理念
- (二)嶺南婚俗哭嫁與道教自由精神
- (三)嶺南喪俗豁達與道教樂生思想
- 五 嶺南衣食俗信蘊涵道味
- (一)嶺南衣俗與道教品味
- (二)嶺南食俗與道教風味
- 六 嶺南建築俗信體現道風
- (一)嶺南建築材料取法自然
- (二)嶺南建築洋溢自然氣息
- (三)嶺南建築注重地理風水
- (四)嶺南建築體現與世無爭
- 一 嶺南神靈俗信富有道情
- 第五章 嶺南俗信與道教互動的作用與影響
- 一 積極作用
- (一)增強族屬認同感
- (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 (三)保存嶺南物質文化遺產
- (四)刺激嶺南社會經濟發展
- 二 消極影響
- (一)講求迷信
- (二)追求功利
- (三)浪費資源
- 一 積極作用
- 結語
- 參考文獻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