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師寶”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道經師寶''',即道教的「三寶」。因道教要求信徒皈依道門必須尊奉道、經、師,故此道教著重皈依三寶以明確信仰。...”)
 
 
第1行: 第1行:
'''道經師寶''',即道教的「[[三寶]]」。因道教要求信徒皈依道門必須尊奉道、經、師,故此道教著重皈依三寶以明確信仰。關於以道、經、師為三寶,如《[[雲笈七籤]]》卷三十八說:「三寶者,謂道經師也。」明代文人趙台鼎所撰的《脈望》卷二又說:「道寶,太上三尊也;經寶,三洞四輔真經也;師寶,十方得道眾聖。」《[[三洞眾戒文]]》則以之為「三皈戒」,如說:「三皈戒者,天地之樞紐,神仙之根柢,發行之初門,建心之元兆。……歸之於道經師,若赤子歸母,眾物依地,不可須臾失戒。」也就是說,「三寶」乃是皈依道法的基本內容。道教認為:「道」乃萬有之祖,「經」是度世良方,「師」為人天眼目,所以學道者應尊之奉之。這種尊奉,貫穿於道教徒的一切行為中,如《[[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懺]]》云:「志心歸依十方道寶,當願眾生起心回向,一切信禮。志心歸依十方經寶,當願眾生心開悟解,受持念誦。志心歸依十方師寶,當願眾生普上法橋,無有障礙。」 此外,道教科儀法術中又有「道經師寶印」,一般信徒可以在各種道教文書中使用該印,以象徵代表神靈行事,如《[[道法會元]]》卷二一零〈三天太上印〉載:「未受籙者,奏申關牒通用道經師寶印。」<ref>《道法會元》,卷二一零,〈三天太上印〉,收入《道藏》,第30冊,頁317c 。本條目引用《道藏》原文採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三十六冊影印本 。</ref>《[[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十五則以為此印可以在「諸齋內一應疏文獻狀通用,謂之三寶證盟功德之意也。」<ref>周思得:《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十五,〈三天太上印〉,收入《藏外道書》,第17冊,頁99。</ref>總之,道、經、師「三寶」是信徒皈依道教的基本內容。
+
'''道經師寶''',即道教的「[[三寶]]」。因道教要求信徒皈依道門必須尊奉道、經、師,故此道教著重皈依三寶以明確信仰。關於以道、經、師為三寶,如《[[雲笈七籤]]》卷三十八說:「三寶者,謂道經師也。」明代文人趙台鼎所撰的《脈望》卷二又說:「道寶,太上三尊也;經寶,三洞四輔真經也;師寶,十方得道眾聖。」《[[三洞眾戒文]]》則以之為「三皈戒」,如說:「三皈戒者,天地之樞紐,神仙之根柢,發行之初門,建心之元兆。……歸之於道經師,若赤子歸母,眾物依地,不可須臾失戒。」也就是說,「三寶」乃是皈依道法的基本內容。道教認為:「道」乃萬有之祖,「經」是度世良方,「師」為人天眼目,所以學道者應尊之奉之。這種尊奉,貫穿於道教徒的一切行為中,如《[[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懺]]》云:「志心歸依十方道寶,當願眾生起心回向,一切信禮。志心歸依十方經寶,當願眾生心開悟解,受持念誦。志心歸依十方師寶,當願眾生普上法橋,無有障礙。」 <ref>《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懺》,收入《道藏》,第3冊,頁549c。本條目引用《道藏》原文採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三十六冊影印本。</ref> 此外,道教科儀法術中又有「道經師寶印」,一般信徒可以在各種道教文書中使用該印,以象徵代表神靈行事,如《[[道法會元]]》卷二一零〈三天太上印〉載:「未受籙者,奏申關牒通用道經師寶印。」<ref>《道法會元》,卷二一零,〈三天太上印〉,收入《道藏》,第30冊,頁317c。</ref>《[[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十五則以為此印可以在「諸齋內一應疏文獻狀通用,謂之三寶證盟功德之意也。」<ref>周思得:《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十五,〈三天太上印〉,收入《藏外道書》,第17冊,頁99。</ref>總之,道、經、師「三寶」是信徒皈依道教的基本內容。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2016年7月5日 (二) 22:42的最新版本

道经师宝,即道教的“三宝”。因道教要求信徒皈依道门必须尊奉道、经、师,故此道教著重皈依三宝以明确信仰。关于以道、经、师为三宝,如《云笈七签》卷三十八说:“三宝者,谓道经师也。”明代文人赵台鼎所撰的《脉望》卷二又说:“道宝,太上三尊也;经宝,三洞四辅真经也;师宝,十方得道众圣。”《三洞众戒文》则以之为“三皈戒”,如说:“三皈戒者,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柢,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归之于道经师,若赤子归母,众物依地,不可须臾失戒。”也就是说,“三宝”乃是皈依道法的基本内容。道教认为:“道”乃万有之祖,“经”是度世良方,“师”为人天眼目,所以学道者应尊之奉之。这种尊奉,贯穿于道教徒的一切行为中,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云:“志心归依十方道宝,当愿众生起心回向,一切信礼。志心归依十方经宝,当愿众生心开悟解,受持念诵。志心归依十方师宝,当愿众生普上法桥,无有障碍。” [1]此外,道教科仪法术中又有“道经师宝印”,一般信徒可以在各种道教文书中使用该印,以象征代表神灵行事,如《道法会元》卷二一零〈三天太上印〉载:“未受箓者,奏申关牒通用道经师宝印。”[2]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二十五则以为此印可以在“诸斋内一应疏文献状通用,谓之三宝证盟功德之意也。”[3]总之,道、经、师“三宝”是信徒皈依道教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1.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 王育成:《道教法印权杖探奥》(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注释

  1.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收入《道藏》,第3册,页549c。本条目引用《道藏》原文采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三十六册影印本。
  2. 《道法会元》,卷二一零,〈三天太上印〉,收入《道藏》,第30册,页317c。
  3. 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二十五,〈三天太上印〉,收入《藏外道书》,第17册,页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