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32字节 、 2015年12月26日 (六) 11:03
嶗山歷來被譽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遠在秦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各三千,赴瀛洲三島,為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藥,即從距此不遠的「徐福島」而登程入海。漢太初四年(前101年),武帝到嶗山「祀神人於交門宮」。漢唐以來,屢有道士真人來嶗山棲居修行,宋代有道士樂正子長、劉若拙、甄棲真等隱居嶗山。其時嶗山已建有大批宮觀,著名的有太清宮、上清宮、太平宮。
元代是嶗山道教的興盛時期,有大批道士先後來此山修道。最著者為 [[ 全真道 ]][[ 北七真 ]] 之一的[[丘處機]]。元代嶗山又增建了迎真觀、華樓宮等宮觀。明清時期,嶗山道教續有發展,相繼有 [[ 張三丰 ]] 、徐復陽、李守真等道士入山修道。明代道士孫玄清自幼在嶗山出家,後創立法派金山派,亦稱嶗山派。
嶗山道教在最盛時,曾擁有9宮、8觀、72庵。保存至今者主要有太清宮、上清宮、太平宮、華樓宮、明霞洞等。
==主要宮觀==
===太清宮===
亦稱下宮,位於嶗山東南部下宮灣畔。共分三個獨立院落:東南院是三官殿,殿前院內有兩棵幹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據說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丰從海島上移植於此。蒲松齡在《 [[ 聊齋志異 ]] 》的《香玉》篇裡所描寫的香玉和絳雪,就是院中的一棵紅牡丹和白耐冬的化身。中間的院落是三清殿,西院是三皇殿。
===上清宮===
#顧軍、朱耀庭:《長生久視的勝境:古代仙山道觀》(瀋陽: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42至45頁。
#《中國道教》編輯部編:《洞天勝境》(北京:中國道教協會,1987年),第80至81頁。
# 戴國斌:《嶗山道教與太清宮》,載《中國道教》1988年第1期,第23至24頁。
[[Category:洞天福地]][[Category:山東]]
[[en:Mt. Lao]]
4,2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