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瀛仙館”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蓬瀛仙館
+
{{temple
 +
|name= 蓬瀛仙館
 +
|image name=Fung_ying_seen_koon.jpg
 +
|deity=太上老君、呂純陽、丘長春
 +
|sect=全真龍門派
 +
|built=1929年
 +
|address=香港新界粉嶺百和路66號
 +
|}}
 +
'''蓬瀛仙館'''位於香港粉嶺鐵路站側([https://www.google.com.hk/maps/place/%E7%B2%89%E5%B6%BA%E7%99%BE%E5%92%8C%E8%B7%AF66%E8%99%9F%E8%93%AC%E7%80%9B%E4%BB%99%E9%A4%A8/@22.4904405,114.1384756,17z/data=!3m1!4b1!4m2!3m1!1s0x3403f6218f6672d5:0x980a81ceab80b1b0 Google地圖]),1929年由麥星階、何近愚、陳鸞楷、李道明等人成立,主殿供奉[[太上老君]]、[[呂純陽]]及[[丘長春]],屬[[全真道]][[龍門派]]宮觀。創館初期,主要供同門道侶研經修養,至1950年代採用監理事制度,到1972年再改組為「有限公司」。現時,蓬瀛仙館是獲香港政府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踐行「弘道立德.濟世度人」的宗旨,興辦多類社會服務及文化項目。
 +
==歷史==
 +
===1920至40年代===
 +
1929年,全真龍門派道人何近愚、陳鸞楷與廣州越秀山[[廣州三元宮|三元宮]]主持麥星階道長同遊香港,下榻李道明道長位於粉嶺安樂村的本立園,期間遙見雙魚洞崇山疊翠,環繞萬松,於晨曦初照時,半山中有五色祥雲浮起,正是一處天然仙境。眾人與李道明道長暢談時事,有感而發,「感世道之淪胥,悵吾身之遲暮,非尋得淨土,無以助潛修,非提倡道宗,無以挽頹俗」<ref>周朗山:《創建粉嶺蓬瀛仙館碑記》。</ref>,因而創議在雙魚洞山麓興建一座「龍門正宗道院」。眾人回到廣州後,即約同道伍銓萃(字叔葆)、汪兆鏞(字憬吾)、王達堂、蘇壽祺、蘇耀宸、梁綺湄、孔昭度(字公豁)、梁伯雅、羅壽堂、阮禪興、周紹光(字朗山)、陳坦君等商議籌款,集資購地建設道院,當時響應的一共有八十人。眾道董隨即向馮柏燎道長(字耀卿)的親友購入雙魚洞山麓的土地,並將這所道院命名為「蓬瀛仙館」。
  
== 歷任 理監事 名==
+
在購置土地後,麥星階道長、蘇壽祺道長和李道明道長即冒著晚冬的嚴寒,呵凍堪地,規劃道院的建設。1930年仲夏,恭奉太上道祖及呂純陽的玉清寶殿草創落成。這時,何近愚道長和其他道董再湊墊款項,加以修飾。及後幾年間,館內相繼建成「蓬瀛仙館」牌坊、宗耀靜室(「東齋」前身)、宗潛道長阮公禪興紀念堂、宗虛靜室(「南齋」前身)等。在創館初期,蓬瀛仙館主要是同門道侶研經修養之所,同寅力崇簡約,館內房舍設施簡樸,萬松嶺上雙魚洞這塊福地,自有塵俗以外的山林野趣。
=== 第18 (2007-2008 )理事 會===
+
===1950年代===
=== 第19屆(2009-2010) 理事會===
+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環境變遷,蓬瀛仙館的發展也踏入了新的階段,分別於1949年和1950年登記為道教社團和採用理監事制度,使館務循序漸進得以發展,並逐漸對外開放後,善信遊人與日俱增。為使善信遊人有休憩之所, 理監事 會乃決定增建亭臺,開闢園林,這個想法得到道侶的鼎力支持。經過數年悉心規劃,園林景致,鳥語花香,館貌煥然一新,吸引不少市民於假日扶老攜幼前來參神遊覽。置身館內清幽的園林之間,實在使人心曠神怡,令人悠然有向道之樂。從少量珍貴的照片和著 報人吳灞陵先生撰寫的遊記中,可以一睹這段時期蓬瀛仙館的風光。
 +
 
 +
在對外開放的同時,蓬瀛仙館亦開始參與社會事務,關注民生問題,漸次開展濟貧服務,於夏季舉辦贈醫贈藥活動,又於冬季派贈寒衣,以紓解基層市民貧病之苦。為實行以上善舉,本館同寅特意組成專責委員會,並與鄉公所及街坊福利會等合作共事,眾志成城,服務社群。這些善業的經費均來自道侶及其親友的熱心捐獻,為求清楚手續,理監事會每將所有收支數目編印《徵信錄》核實公佈。
 +
 
 +
因緣運化下,其中[[侯寶垣]]和[[鄧九宜]]兩位高道,均曾先後於蓬瀛仙館傳經。1950年代中期,侯寶垣道長在館內小住數月,期間與蓬瀛仙館弟子周道之道長、史仲山道長及[[麥炳基]]道長等共修經懺。1960 年代末起,鄧九宜道長擔任經懺主管。兩位道長都培訓出不少經生。在經生培訓方面,蓬瀛仙館創館初期只招收乾道,後來發現道侶女眷亦慕道殷切。因此在1966年,梁德華道長、余虎文道長、周道之道長、關秋道長等本於「求道者無分男女」的理念,修改章程,從「崇」字派開始兼收女弟子,此後乾坤兩道同習經懺,入壇誦經。隨著經懺人才的成長,蓬瀛仙館在1960年代中開始啟建具規模的法會,例如於1968年與香港佛教總會啟建「祈求世界和平超度亡靈七晝連宵大醮法會」、1969年為慶祝創館四十周年暨永思堂擴建落成啟建息災拔幽法會等。另外,蓬瀛仙館為追念先賢和發揚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於1952年在西齋上層首設永思堂,設長生祿位以供奉羽化道侶,其後始陸續開放予善信奉祀先人。
 +
===1970年代至今===
 +
====改組註冊====
 +
踏入1970年代,蓬瀛仙館緊隨香港社會城市化發展的步伐,從傳統的宗教團體,邁向為一個集宗教、文化和公益於一體的現代化機構。1972年,蓬瀛仙館改組註冊為「蓬瀛仙館有限公司」,以法人地位在社會上致力宣揚道教和興辦各類社會服務和文化項目,館務規模日益擴大,並廣得社會大眾的認同。1977年11月,蓬瀛仙館獲香港政府認可為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並於1992年獲豁免在註冊名稱上寫上「有限公司」四字,全稱「蓬瀛仙館」。同年,理監事會改為理事會。
 +
 
 +
====同源結盟====
 +
1992年及2002年,蓬瀛仙館先後與[[北京白雲觀]]和[[台北指南宮]]結盟。1992年3月,蓬瀛仙館與全真祖庭北京白雲觀在「互不隸屬,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則上締結盟約,開展同源友好往來活動,共同弘揚道教,研習教理教義,交流經懺科儀。結盟以後,雙方曾經攜手修繕祖庭,並聯合主持蓬瀛仙館元辰殿和觀音殿的落成和神像陞座儀典。2002年6月,蓬瀛仙館再與同源同宗、主祀純陽呂祖師的台北指南宮結盟,強化交流活動,互換弘教經驗,藉以闡揚道教精義,樹立民族正信。為證此盟,雙方在指南宮內啟建「護國祈安通天大醮」並舉行[[第二 道教音樂匯演]]。
 +
 
 +
2008年10月,北京白雲觀、台北指南宮及蓬瀛仙館在結盟的情誼之上,在北京舉行兩岸三地道教宮觀聯誼活動,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共謀發展,並約定每年舉行活動廣作交流。2009年,三所道觀值蓬瀛仙館八十周年之慶,聯手啟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驅瘟息災經濟繁榮社會和諧陰陽利泰祈福大法會」。
 +
 
 +
====闡揚科範====
 +
1980年代起,蓬瀛仙館與各地的宮觀和團體展開了多方合作交流,並多次應邀遠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加拿大等地,啟建道場,弘揚傳統道教科儀的精粹,以及協助當地道觀培養經懺人才。
 +
*1986年,蓬瀛仙館與[[青松觀]]合辦香港首個「全真法會」;
 +
*1997年,參與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祈福大法會;
 +
*1999年,為慶祝七十周年館慶廣邀兩岸三地道眾,啟建醮會;
 +
*2001年8月,應馬來西亞檳城一清道教會及檳州華人大會堂之邀,聯辦「超度誦經順星禮斗大法會」。
 +
*2001年起,多次赴[[新加坡贒當宮]]傳法。2002 年,贒當宮皈宗全真龍門道脈。
 +
*2005年3月,為為華人廟宇委員會轄下[[九龍城侯王廟]]協辦出巡慶典;
 +
*2007年11月,參與香港道教聯合會啟建的[[太上金籙羅天大醮]];
 +
*2008 年6 月,協助印尼[[雅加達九鯉洞分鎮]]啟建「百福迎祥國運昌隆萬緣法會」。同年8 月,再度受九鯉洞分鎮邀請協助啟建中元法會。
 +
*2009年5月,為慶祝八十周年館慶與北京白雲觀、台北指南宮聯手啟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驅瘟息災經濟繁榮社會和諧陰陽利泰祈福大法會」;
 +
====服務社會====
 +
隨着1980年代上水和粉嶺新市鎮的發展,蓬瀛仙館所在地區人口增長,對社會服務的需求殷切。有見及此,蓬瀛仙館於1985年在區內興辦贈醫施藥服務,及後在公共屋邨內陸續開設青年自修室、老人服務中心和幼稚園等,旨在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優質而非牟利的護老和慈幼社會服務。這標誌著蓬瀛仙館的公益活動,由昔日以賑濟和慈善為主,漸次提升和發展為有組織的社會服務,而所提供的服務亦日趨多元化。蓬瀛仙館亦積極參與「希望工程」,資助鄉村小學改造危舊校舍,建設希望小學。
 +
 
 +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1" style="border:1px dotted #4F81BD; background:#FFFFFF; padding:2px; font-size:90%"
 +
!colspan="4" style="background:#DBE5F1; text-align: center"|蓬瀛仙館社會服務概覽
 +
|-
 +
! bgcolor="#DBE5F1"|名稱
 +
! bgcolor="#DBE5F1"|地址
 +
! bgcolor="#DBE5F1"|電話
 +
! bgcolor="#DBE5F1"|成立年份
 +
|-
 +
|中醫門診
 +
|蓬瀛仙館坤堂地下
 +
|26768641
 +
|1985年
 +
|-
 +
|流動中醫診療車
 +
|
 +
|91076616
 +
|2002年
 +
|-
 +
|大埔社區保健中心
 +
|大埔翠樂街11號美豐花園1樓商場220室
 +
|26609901
 +
|2008
 +
|-
 +
|彩園青年自修室
 +
|上水彩園村彩華樓319室
 +
|26739068
 +
|1987年
 +
|-
 +
|太平幼稚園
 +
|上水太平村平易樓111號地下
 +
|26733199
 +
|1989年
 +
|-
 +
|天平青年自修室
 +
|上水天平村天美樓地下1,2,4,5室
 +
|26798880
 +
|1990年
 +
|-
 +
|祥華長者服務中心
 +
|粉嶺祥華邨祥智樓地下9-10號
 +
|26690252
 +
|1988年
 +
|-
 +
|大埔長者服務中心
 +
|大埔翠樂街11號美豐花園1樓商場207-213室
 +
|26609990
 +
|1996年
 +
|-
 +
|關懷長者外展服務隊
 +
|
 +
|
 +
|2000年
 +
|}
 +
同時,本於「善與人同」的信念,蓬瀛仙館亦積極支持不同團體發展各類型的社會服務。1996年,蓬瀛仙館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 ,與其他慈善團體通力合作,為香港市民共謀福祉。此外,蓬瀛仙館歷年響應各方救災呼籲,為受天然災害影響的地區提供緊急援助。
 +
==== 弘道立德====
 +
探索和開拓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弘道路向,是蓬瀛仙館的一大要務。1989年延請國學大師蘇文擢舉行講座,以及首辦道學研習班,皆是創舉。及至1990年代中期,蓬瀛仙館的弘道工作更踏入多元化的階段,以弘揚道教文化為主軸,包羅講座、出版、展覽、音樂、互聯網、電視、學術研究等形式,期使大眾能夠接觸和認識到道教文化的精粹,認同和了解道門哲理。這些工作包括:
 +
*1996年7 月,註冊成立全港首個專事道樂表演的樂團:[[香港道樂團]];
 +
*1999年,成立的[[道教文化資料庫網站]]啟網;
 +
*2001年11月,與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和音樂系在香港聯合舉辦[[首屆道教音樂匯演]];
 +
*2002 年4 月,蓬瀛仙館與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合作成立「蓬瀛仙館道教學術研究基金」;
 +
*2004年12月,成立的[[道通天地電視頻道]]啟播;
 +
*2005年,與宗教文化出版社達成協議,攜手推出[[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
 +
*2006年1月,與香港中文大學成立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同年7月,與中心合辦第一屆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
 +
*2007年4月至5月,參與首屆[[國際道德經論壇]]。
 +
*2008年9月,與[[新加坡道教總會]]在新加坡聯合舉辦《道德經》版本展,其後版本展再移師澳門及香港舉行。
 +
*2008年,與上海音樂學院成立[[蓬瀛道教音樂研究基金]]。
 +
== 建築==
 +
*「蓬瀛仙館/眾妙之門」牌坊:1934年落成。正面額題「蓬瀛僊館」,背面額題「眾妙之門」,出自《[[道德經]]》第一章。」
 +
*護法寶殿:供奉[[王靈官]]。2006 至2007 年間原樣重建。
 +
*兜率宮:供奉太上老君、呂純陽及丘長春。1980年落成。
 +
*東齋:始建於1932至1933年間,原名宗耀靜室,是蘇耀宸道長潛修所用。1951年改建,依其方位定名東齋。1988 年理監事會以館務發展需要,再行擴建,1990 年落成啟用。現為行政部及奉安部辦公室。
 +
*南齋:始建年份不詳,原名宗虛靜室,是羅耀宸道長潛修所用。1951年,羅耀宸道長將靜室上蓋建築物讓回本館。1952 年,依其方位定名南齋。1986 年, 事會 為求較寬敞用地而擴建,於1988 年落成啟用。現為道教文化中心辦公室及圖書館。
 +
*西齋:1951年增建。
 +
*坤堂:始建年份未詳,原名知止齋,為客堂。在兼收坤道以後,改為坤堂供坤道入住。1987年擴建。現時地下為中藥門診及會計部辦公室,1樓為坤道宿舍。
 +
*元辰殿大樓:位於兜率宮左側,大樓地下為永泰堂,一樓是會議室聚慧軒、二樓為供奉[[觀音大士]]的觀音殿,三樓為供奉[[斗姥元君]]及六十甲子[[太歲神]]的元辰殿。
 +
*喜雨樓:位於兜率宮右側,在喜雨亭原地上興建,1994年落成。大樓地下及1樓為齋菜部,2樓為功德堂、3樓為講道堂及貴賓廳。
 +
*太上道德經璧:參考北京故宮九龍壁設計,採用蒙古特產黑金剛石,於其上刻上《[[道德經]]》八十一章,並為古文語體的經文加上標點,方便市民閱讀。璧的背面和側面另刻上《[[八十七神仙圖]]》及《上太道祖養生訣》,示意道家哲學、神仙信仰和養生之道融匯一體。1994年11月開幕。
 +
*十二生肖石:
 +
*軒轅問道圖:此彩塑按明代畫家石芮同名作品製作,描繪軒轅氏([[黃帝]])拜訪崆峒山向[[廣成子]]祖師求道的故事。1998年10月落成。
 +
*「長庚高照」牌坊:「長」是增、常的意思,「庚」是年歲的別稱,寓意天增歲月人增壽。1974年,適值長年住館的容永球道長年屆九十七歲,轉盼期頤,又在牌坊下增建「人瑞題名碑記」及「百歲壽碑」,既為容公慶賀之餘,也期盼「容公啟途於前,來者接踵」。
 +
*蓬萊閣:1955年落成,是眾多早期亭閣中少有能保留至今的。
 +
*明臺:位於後山高處,1966年落成。樑上掛有呂祖降筆「道德惟馨」匾額並刻有呂祖乩詩四首。
 +
 
 +
<references/>
 +
 
 +
== 參考資料==
 +
#《蓬瀛八十》。香港:蓬瀛仙館,2009年。
 +
#《蓬瀛仙館八十周年紀念特刊》。香港:蓬瀛仙館,2009年。
 +
 
 +
[[Category:香港宮觀]]
 +
[[en:Fung Ying Seen Koon]]

2015年9月28日 (一) 11:11的最新版本

蓬瀛仙馆

Fung ying seen koon.jpg

主奉:太上老君、吕纯阳、丘长春
创立:1929年
宗派:全真龙门派
地址:香港新界粉岭百和路66号
 

蓬瀛仙馆位于香港粉岭铁路站侧(Google地图),1929年由麦星阶、何近愚、陈鸾楷、李道明等人成立,主殿供奉太上老君吕纯阳丘长春,属全真道龙门派宫观。创馆初期,主要供同门道侣研经修养,至1950年代采用监理事制度,到1972年再改组为“有限公司”。现时,蓬瀛仙馆是获香港政府豁免缴税的慈善团体,践行“弘道立德.济世度人”的宗旨,兴办多类社会服务及文化项目。

历史

1920至40年代

1929年,全真龙门派道人何近愚、陈鸾楷与广州越秀山三元宫主持麦星阶道长同游香港,下榻李道明道长位于粉岭安乐村的本立园,期间遥见双鱼洞崇山叠翠,环绕万松,于晨曦初照时,半山中有五色祥云浮起,正是一处天然仙境。众人与李道明道长畅谈时事,有感而发,“感世道之沦胥,怅吾身之迟暮,非寻得净土,无以助潜修,非提倡道宗,无以挽颓俗”[1],因而创议在双鱼洞山麓兴建一座“龙门正宗道院”。众人回到广州后,即约同道伍铨萃(字叔葆)、汪兆镛(字憬吾)、王达堂、苏寿祺、苏耀宸、梁绮湄、孔昭度(字公豁)、梁伯雅、罗寿堂、阮禅兴、周绍光(字朗山)、陈坦君等商议筹款,集资购地建设道院,当时响应的一共有八十人。众道董随即向冯柏燎道长(字耀卿)的亲友购入双鱼洞山麓的土地,并将这所道院命名为“蓬瀛仙馆”。

在购置土地后,麦星阶道长、苏寿祺道长和李道明道长即冒著晚冬的严寒,呵冻堪地,规划道院的建设。1930年仲夏,恭奉太上道祖及吕纯阳的玉清宝殿草创落成。这时,何近愚道长和其他道董再凑垫款项,加以修饰。及后几年间,馆内相继建成“蓬瀛仙馆”牌坊、宗耀静室(“东斋”前身)、宗潜道长阮公禅兴纪念堂、宗虚静室(“南斋”前身)等。在创馆初期,蓬瀛仙馆主要是同门道侣研经修养之所,同寅力崇简约,馆内房舍设施简朴,万松岭上双鱼洞这块福地,自有尘俗以外的山林野趣。

195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著香港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变迁,蓬瀛仙馆的发展也踏入了新的阶段,分别于1949年和1950年登记为道教社团和采用理监事制度,使馆务循序渐进得以发展,并逐渐对外开放后,善信游人与日俱增。为使善信游人有休憩之所,理监事会乃决定增建亭台,开辟园林,这个想法得到道侣的鼎力支持。经过数年悉心规划,园林景致,鸟语花香,馆貌焕然一新,吸引不少市民于假日扶老携幼前来参神游览。置身馆内清幽的园林之间,实在使人心旷神怡,令人悠然有向道之乐。从少量珍贵的照片和著名报人吴灞陵先生撰写的游记中,可以一睹这段时期蓬瀛仙馆的风光。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蓬瀛仙馆亦开始参与社会事务,关注民生问题,渐次开展济贫服务,于夏季举办赠医赠药活动,又于冬季派赠寒衣,以纾解基层市民贫病之苦。为实行以上善举,本馆同寅特意组成专责委员会,并与乡公所及街坊福利会等合作共事,众志成城,服务社群。这些善业的经费均来自道侣及其亲友的热心捐献,为求清楚手续,理监事会每将所有收支数目编印《征信录》核实公布。

因缘运化下,其中侯宝垣邓九宜两位高道,均曾先后于蓬瀛仙馆传经。1950年代中期,侯宝垣道长在馆内小住数月,期间与蓬瀛仙馆弟子周道之道长、史仲山道长及麦炳基道长等共修经忏。1960 年代末起,邓九宜道长担任经忏主管。两位道长都培训出不少经生。在经生培训方面,蓬瀛仙馆创馆初期只招收乾道,后来发现道侣女眷亦慕道殷切。因此在1966年,梁德华道长、余虎文道长、周道之道长、关秋道长等本于“求道者无分男女”的理念,修改章程,从“崇”字派开始兼收女弟子,此后乾坤两道同习经忏,入坛诵经。随著经忏人才的成长,蓬瀛仙馆在1960年代中开始启建具规模的法会,例如于1968年与香港佛教总会启建“祈求世界和平超度亡灵七昼连宵大醮法会”、1969年为庆祝创馆四十周年暨永思堂扩建落成启建息灾拔幽法会等。另外,蓬瀛仙馆为追念先贤和发扬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于1952年在西斋上层首设永思堂,设长生禄位以供奉羽化道侣,其后始陆续开放予善信奉祀先人。

1970年代至今

改组注册

踏入1970年代,蓬瀛仙馆紧随香港社会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从传统的宗教团体,迈向为一个集宗教、文化和公益于一体的现代化机构。1972年,蓬瀛仙馆改组注册为“蓬瀛仙馆有限公司”,以法人地位在社会上致力宣扬道教和兴办各类社会服务和文化项目,馆务规模日益扩大,并广得社会大众的认同。1977年11月,蓬瀛仙馆获香港政府认可为豁免缴税的慈善团体,并于1992年获豁免在注册名称上写上“有限公司”四字,全称“蓬瀛仙馆”。同年,理监事会改为理事会。

同源结盟

1992年及2002年,蓬瀛仙馆先后与北京白云观台北指南宫结盟。1992年3月,蓬瀛仙馆与全真祖庭北京白云观在“互不隶属,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则上缔结盟约,开展同源友好往来活动,共同弘扬道教,研习教理教义,交流经忏科仪。结盟以后,双方曾经携手修缮祖庭,并联合主持蓬瀛仙馆元辰殿和观音殿的落成和神像陞座仪典。2002年6月,蓬瀛仙馆再与同源同宗、主祀纯阳吕祖师的台北指南宫结盟,强化交流活动,互换弘教经验,藉以阐扬道教精义,树立民族正信。为证此盟,双方在指南宫内启建“护国祈安通天大醮”并举行第二届道教音乐汇演

2008年10月,北京白云观、台北指南宫及蓬瀛仙馆在结盟的情谊之上,在北京举行两岸三地道教宫观联谊活动,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共谋发展,并约定每年举行活动广作交流。2009年,三所道观值蓬瀛仙馆八十周年之庆,联手启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驱瘟息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阴阳利泰祈福大法会”。

阐扬科范

1980年代起,蓬瀛仙馆与各地的宫观和团体展开了多方合作交流,并多次应邀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加拿大等地,启建道场,弘扬传统道教科仪的精粹,以及协助当地道观培养经忏人才。

  • 1986年,蓬瀛仙馆与青松观合办香港首个“全真法会”;
  • 1997年,参与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祈福大法会;
  • 1999年,为庆祝七十周年馆庆广邀两岸三地道众,启建醮会;
  • 2001年8月,应马来西亚槟城一清道教会及槟州华人大会堂之邀,联办“超度诵经顺星礼斗大法会”。
  • 2001年起,多次赴新加坡贒当宫传法。2002 年,贒当宫皈宗全真龙门道脉。
  • 2005年3月,为为华人庙宇委员会辖下九龙城侯王庙协办出巡庆典;
  • 2007年11月,参与香港道教联合会启建的太上金箓罗天大醮
  • 2008 年6 月,协助印尼雅加达九鲤洞分镇启建“百福迎祥国运昌隆万缘法会”。同年8 月,再度受九鲤洞分镇邀请协助启建中元法会。
  • 2009年5月,为庆祝八十周年馆庆与北京白云观、台北指南宫联手启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驱瘟息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阴阳利泰祈福大法会”;

服务社会

随着1980年代上水和粉岭新市镇的发展,蓬瀛仙馆所在地区人口增长,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殷切。有见及此,蓬瀛仙馆于1985年在区内兴办赠医施药服务,及后在公共屋邨内陆续开设青年自修室、老人服务中心和幼稚园等,旨在为有需要人士提供优质而非牟利的护老和慈幼社会服务。这标志著蓬瀛仙馆的公益活动,由昔日以赈济和慈善为主,渐次提升和发展为有组织的社会服务,而所提供的服务亦日趋多元化。蓬瀛仙馆亦积极参与“希望工程”,资助乡村小学改造危旧校舍,建设希望小学。

蓬瀛仙馆社会服务概览
名称 地址 电话 成立年份
中医门诊 蓬瀛仙馆坤堂地下 26768641 1985年
流动中医诊疗车 91076616 2002年
大埔社区保健中心 大埔翠乐街11号美丰花园1楼商场220室 26609901 2008年
彩园青年自修室 上水彩园村彩华楼319室 26739068 1987年
太平幼稚园 上水太平村平易楼111号地下 26733199 1989年
天平青年自修室 上水天平村天美楼地下1,2,4,5室 26798880 1990年
祥华长者服务中心 粉岭祥华邨祥智楼地下9-10号 26690252 1988年
大埔长者服务中心 大埔翠乐街11号美丰花园1楼商场207-213室 26609990 1996年
关怀长者外展服务队 2000年

同时,本于“善与人同”的信念,蓬瀛仙馆亦积极支持不同团体发展各类型的社会服务。1996年,蓬瀛仙馆加入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与其他慈善团体通力合作,为香港市民共谋福祉。此外,蓬瀛仙馆历年响应各方救灾呼吁,为受天然灾害影响的地区提供紧急援助。

弘道立德

探索和开拓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弘道路向,是蓬瀛仙馆的一大要务。1989年延请国学大师苏文擢举行讲座,以及首办道学研习班,皆是创举。及至1990年代中期,蓬瀛仙馆的弘道工作更踏入多元化的阶段,以弘扬道教文化为主轴,包罗讲座、出版、展览、音乐、互联网、电视、学术研究等形式,期使大众能够接触和认识到道教文化的精粹,认同和了解道门哲理。这些工作包括:

建筑

  • “蓬瀛仙馆/众妙之门”牌坊:1934年落成。正面额题“蓬瀛仙馆”,背面额题“众妙之门”,出自《道德经》第一章。”
  • 护法宝殿:供奉王灵官。2006 至2007 年间原样重建。
  • 兜率宫:供奉太上老君、吕纯阳及丘长春。1980年落成。
  • 东斋:始建于1932至1933年间,原名宗耀静室,是苏耀宸道长潜修所用。1951年改建,依其方位定名东斋。1988 年理监事会以馆务发展需要,再行扩建,1990 年落成启用。现为行政部及奉安部办公室。
  • 南斋:始建年份不详,原名宗虚静室,是罗耀宸道长潜修所用。1951年,罗耀宸道长将静室上盖建筑物让回本馆。1952 年,依其方位定名南斋。1986 年,理监事会为求较宽敞用地而扩建,于1988 年落成启用。现为道教文化中心办公室及图书馆。
  • 西斋:1951年增建。
  • 坤堂:始建年份未详,原名知止斋,为客堂。在兼收坤道以后,改为坤堂供坤道入住。1987年扩建。现时地下为中药门诊及会计部办公室,1楼为坤道宿舍。
  • 元辰殿大楼:位于兜率宫左侧,大楼地下为永泰堂,一楼是会议室聚慧轩、二楼为供奉观音大士的观音殿,三楼为供奉斗姥元君及六十甲子太岁神的元辰殿。
  • 喜雨楼:位于兜率宫右侧,在喜雨亭原地上兴建,1994年落成。大楼地下及1楼为斋菜部,2楼为功德堂、3楼为讲道堂及贵宾厅。
  • 太上道德经璧:参考北京故宫九龙壁设计,采用蒙古特产黑金刚石,于其上刻上《道德经》八十一章,并为古文语体的经文加上标点,方便市民阅读。璧的背面和侧面另刻上《八十七神仙图》及《上太道祖养生诀》,示意道家哲学、神仙信仰和养生之道融汇一体。1994年11月开幕。
  • 十二生肖石:
  • 轩辕问道图:此彩塑按明代画家石芮同名作品制作,描绘轩辕氏(黄帝)拜访崆峒山向广成子祖师求道的故事。1998年10月落成。
  • “长庚高照”牌坊:“长”是增、常的意思,“庚”是年岁的别称,寓意天增岁月人增寿。1974年,适值长年住馆的容永球道长年届九十七岁,转盼期颐,又在牌坊下增建“人瑞题名碑记”及“百岁寿碑”,既为容公庆贺之馀,也期盼“容公启途于前,来者接踵”。
  • 蓬莱阁:1955年落成,是众多早期亭阁中少有能保留至今的。
  • 明台:位于后山高处,1966年落成。梁上挂有吕祖降笔“道德惟馨”匾额并刻有吕祖乩诗四首。
  1. 周朗山:《创建粉岭蓬瀛仙馆碑记》。

参考资料

  1. 《蓬瀛八十》。香港:蓬瀛仙馆,2009年。
  2. 《蓬瀛仙馆八十周年纪念特刊》。香港:蓬瀛仙馆,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