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搜索
查看“魂”的源代码
←
魂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魂''',是道教乃至整個中國宗教文化的重要概念,也是道教經典和其他中國古籍經常使用的字詞。其在本質上屬於一種精神性的實體,在漢語中經常與「形」和「魄」兩個字對立使用,可泛指一切有生命之事物的「靈魂」。不過,其具體的含義在漢語中卻有細微的差別,例如: #指精神、意念或情緒,如[[魏伯陽]]《[[參同契]]》言:「陰陽為度,魂魄所居,陽神日魂,陰神月魄,魂之與魄,互為室宅。」《[[性命圭旨]]》言:「聖人以魂運魄,眾人以魄攝魂。魂晝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見,舍肝能夢。夢多者魄制魂,覺多者魂勝魄。蓋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五者運行不已,所以我之性心流轉,造化幾億萬歲,未有窮極。」 #指精氣,如石和陽注《[[黃庭經]]》曰:「魄為一身陰神之首領,魂為一身陽神之首領。魄之為炁,主一身有形之知覺也。魂之為炁,主一身無形之知覺也。故七陰(七竅)之知覺,魄統之;三奇(精、氣、神)之知覺,魂統之。魄主乎下,魂主乎上。」《內經》又言:「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薛生白注曰:「氣形盛則魂魄盛,氣形衰則魂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抵。魄陰,主藏受,故魄能記憶在內;魂陽,主運用,故魂能動作發揮。二物本不相離。精聚則魄聚,氣聚則魂聚,是為人物之體。至於精竭魄降,則氣散魂遊,而無所知矣。」
返回至
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