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搜索
查看“嶗山”的源代码
←
嶗山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洞天福地}} 嶗山古稱勞山、牢山、輔唐山、鰲山,位於山東半島西南,青島市東部。主峰名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00餘米。嶗山背負平川,面對大海,巨石巍峨,群峰峭拔,既雄曠泓浩,又不失綺麗俊秀。因此古人說:「泰山雖雲高,不及東海嶗。」 嶗山歷來被譽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遠在秦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各三千,赴瀛洲三島,為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藥,即從距此不遠的「徐福島」而登程入海。漢太初四年(前101年),武帝到嶗山「祀神人於交門宮」。漢唐以來,屢有道士真人來嶗山棲居修行,宋代有道士樂正子長、劉若拙、甄棲真等隱居嶗山。其時嶗山已建有大批宮觀,著名的有太清宮、上清宮、太平宮。 元代是嶗山道教的興盛時期,有大批道士先後來此山修道。最著者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丘處機]]。元代嶗山又增建了迎真觀、華樓宮等宮觀。明清時期,嶗山道教續有發展,相繼有[[張三丰]]、徐復陽、李守真等道士入山修道。明代道士孫玄清自幼在嶗山出家,後創立法派金山派,亦稱嶗山派。 嶗山道教在最盛時,曾擁有9宮、8觀、72庵。保存至今者主要有太清宮、上清宮、太平宮、華樓宮、明霞洞等。 嶗山植被良好,花木繁多,雨量適度,氣候怡人,為避暑勝地。來到嶗山,聽海濤,觀日出,遊宮觀,訪高人,定會收獲不淺。 ==主要宮觀== ===太清宮=== 亦稱下宮,位於嶗山東南部下宮灣畔。共分三個獨立院落:東南院是三官殿,殿前院內有兩棵幹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據說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丰從海島上移植於此。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的《香玉》篇裡所描寫的香玉和絳雪,就是院中的一棵紅牡丹和白耐冬的化身。中間的院落是三清殿,西院是三皇殿。 ===上清宮=== 上清宮坐落在太清宮西北。有前後二處庭院和偏院,前殿祀三清,後殿祀玉皇,左右偏殿祀三官和七真。 ===太平宮=== 太平宮位於仰口灣畔的上苑山麓。正殿舊祀三清和玉皇,配殿東祀三官,西奉真武,近年修整時,又重塑了一些神像。 ===華樓宮=== 華樓宮位於嶗頂西北。有老君殿、玉皇殿、關帝殿各三間。 ===明霞洞=== 明霞洞在上清宮北約三里的玄武峰近山巔處。主要建築為斗母宮。 == 參考資料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197至200頁。 #顧軍、朱耀庭:《長生久視的勝境:古代仙山道觀》(瀋陽: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42至45頁。 #《中國道教》編輯部編:《洞天勝境》(北京:中國道教協會,1987年),第80至81頁。 #戴國斌:《嶗山道教與太清宮》,載《中國道教》1988年第1期,第23至24頁。 [[Category:洞天福地]][[Category:山東]] [[en:Mt. Lao]]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洞天福地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