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歡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顧歡,字景怡,又字玄平,南朝宋齊時吳郡鹽官(今浙江海寧)人。據《南史‧顧歡傳》、《三洞群仙錄》、《三洞珠囊》記載,少時家貧、務農為業。好儒學,喜黃老之言。年二十師事雷次宗,研習老、莊玄學義理,通解陰陽書。精道法數術,多有效驗。因母亡,隱居不仕,於剡縣天臺山修明治身之道,開館授徒,著述立說,從者眾。齊高帝蕭道成悅其風教,征為揚州主簿。詔進京,獻所撰《政綱》、《老子道德經義疏》等,辭官歸故里。齊武帝永明元年(483年)征為太學博士,亦不就。晚年尚服食,不與人通,後卒於剡山(今浙江嵊縣)。武帝蕭賾詔其諸子收集其遺著,編為《文議》三十卷。著有《真跡經》,整理道教上清派楊羲許謐許翔手寫真經。《夷夏論》詳辨道、佛二教之是非同異,高下優劣。認為道教為中華正教,佛教為西夷異法;佛、道二教同源殊途,俱為聖人教化眾生之法。提出「道則佛也,佛則道也」,以道為尊的理論。由於文中言辭激烈,「尊王攘夷」,貶低侮辱佛教,因此,立即引起佛教徒的強烈反擊。佛、道爭端,一時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夷夏之辨,成為南北朝、隋唐佛道爭論的焦點。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