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炮炙論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雷公炮炙論》,中國古代藥物學著作,南朝宋雷斅約撰於五世紀,三卷。此書為我國最早的中藥炮製學專著,記述製藥學基本知識以及十七種藥物炮製加工方法。原載藥物三百餘種,每種藥皆先述藥材性狀及其與易混品種之區別要點,別其真偽優劣,是中藥鑒定學之重要文獻。書中稱製藥為修事、修治、修合等,記述淨選、粉碎、切制、乾燥、水制、火制、加輔料制等法,對淨選藥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詳細論述,如當歸分頭、身、尾,遠志、麥冬去心等。此書原本已佚,其佚文多存於《證類本草》中,據統計多達二百四十餘條。明代多種本草書中均附入此書佚文,以「雷公炮製」冠於書名之首,如《雷公炮製藥性解》、《新刊雷公炮製便覽》等,但此類書均非《雷公炮炙論》輯佚本,僅收部分佚文而已。清末張驥所輯《雷公炮炙論》為此書最早輯佚本,收錄佚文一百八十餘條。現代中醫文獻學家尚志鈞所輯《雷公炮炙論》,計收載原書藥物二百八十八種,校注詳盡,書後附研究論文數篇,代表了當代《雷公炮炙論》輯佚、研究的最高水準。

參考文獻

  1. 《證類本草》,《四庫全書》本。
  2. 中國歷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