罡風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罡風,道教稱高空之風爲罡風。罡風之說源於道教的星斗崇拜,高功步罡踏斗的「罡」、「斗」與「綱」皆與星斗有關。罡,又稱天罡,指北斗七星的斗柄,即北斗星第五至第七星;斗,即北斗,因北方有七星聚成斗形,故名北斗。而綱指斗綱,北斗第一魁、第五衡、第七勺三星稱爲斗綱。在易學理論中,以風行天上為罡風,如清黃宗羲《易學象數論》卷三說「以風行天上,則為罡風」。道家將寒煖氣稱爲罡風,如明代陸深《儼山外集》卷二十二說:「寒煖,氣也。寒屬天,煖屬地,西北髙近天,故多寒;東南卑入地,故恒煖。大抵近天,氣轉旋極急、極寒,道家謂之罡風,莊生謂之羊角風。」宋劉克莊<夢館宿>詩曰:「罡風誤送到蓬萊,昔種琪花今已開。」明黎民表<遊茅山>詩第三首曰:「髙躡罡風上翠微,鸞驂相遇待晨歸。」在道教的神仙理論中,常以罡風爲進入天界之風。《宋稗類鈔》卷一就記載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太乙宮唐道士在醮儀中奏章,伏壇出神層霄,被罡風吹擊至魔王界內之神異事蹟。罡風有暗喻天界神靈之氣的意味,並賦予高空的勁風以神秘色彩。

參考文獻

  1. 明‧黎民表:《瑤石山人稿》,卷十四,《四庫全書》本。
  2. 張澤洪:〈論道教的步罡踏斗〉,北京:《中國道教》,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