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南曲,「南曲」即南戲或南戲所用的曲調聲腔,南戲又稱戲文。「南曲」和「北曲」都是以地域來劃分的戲曲、散曲所用的各種曲調的統稱。南曲是宋元時期南方的各種曲調的統稱,大部分來源於唐宋大麯、宋詞和南方的民間曲調,用韻以南方的語音為標準,音樂上用五聲音階。南曲起源於南宋之溫州,也稱溫州雜劇或永嘉雜劇。元滅宋後,南曲仍在江南流行。南戲據宋詞與民間裡巷曲謠演唱,無一定模式,一據不限折數,依據情分場。唱曲也不限一人,不限一調,形式較北曲自由。元代北曲雜劇傳到江南後,南戲唱詞改用聯套,減少科諢,又吸取雜劇的題材,編為新劇,得到發展。南戲劇本約有二百餘種,多已散佚。現存《荊釵記》、《白兔記》、《殺狗記》、《拜月亭》號為“南戲四大名劇”。元末高明作南戲《琵琶記》,傳本仍保存原貌。殘存《永樂大典》中有元南戲《宦門子弟錯立身》一種。元代專工南戲的演員有龍樓景、芙蓉秀等。

參考文獻

  1. 中國歷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