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养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养生之要,在于调养而则法四时。善养生者,须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不至失调,并使人体节律能适应日月运转的自然节律。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至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因而对人体的调养,也要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日月运行规律进行。

  1. 故当春之时,饮食之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可食麦与草,用升阳宣散之药以却病;
  2. 夏日心火盛,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宜食暖,不凉腹,慎食肥腻,多食蔬菜,可食菽与鸡,不吃夜食,不可多吃生冻之物;
  3. 秋气肃杀,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秋气燥,宜食芝麻与犬肉,以润其燥,少食烧、烤、油炸之物,禁寒饮并穿寒湿之衣;
  4. 冬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可食黍及猪肉,以其热性抗寒,宜用补药,可服食药酒。

《饮膳正要》记载: “故善服药者,不若善保养;善保养,不若善服药”。如果人们能做到既善于怡养性情,摄生有术,又善于服药却疾,自知医术,治在病之前,则真是善养生者。

参考资料

  1. 《道学通论》﹝济南:齐鲁书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