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王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海龙王,道教神祇,也称龙王,实为印度佛教传入后与古代龙神崇拜和海神信仰的结合。鸠摩罗什翻译的佛教《妙法莲花经》里,共有龙王八位: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婆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五德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唐代翻译的《华严经》中,龙王增至十位,名称也不同于上述八位。道教的龙王被认为是掌管海洋中生灵的大神,并在人间司风管雨,因此在水旱灾多的地区常被崇拜,其形像多是龙头人身。中国古代的大龙王共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称“四海龙王”。四海是指东、南、西、北四海,但四海龙王的名字却有不同的说法,如《封神榜》载:东海龙王名为敖光,南海龙王名为敖明,西海龙王名为敖顺,北海龙王名为敖吉。据乾隆《台湾县志》载:雍正二年敕封四海龙王之神,东曰显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恒,北曰崇礼。至于其名讳则见于明代徐道编《历代神仙通鉴》。此外,道教《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四十七还载有东方发令龙王、西方肃政龙王、北方通生龙王、南方大明龙王以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上方、下方诸方龙王等,道教中还有五方龙王(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诸天龙王(日月龙王、星宿龙王、天宫龙王、龙宫龙王等),清净龙王、大地龙王、法海龙王、妙罗龙王等。

参考文献

  1.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四十七,见《道藏》,第1册。
  2. 明‧徐道编:《历代神仙演义》(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