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洞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桃源洞,景观名称,各地多有之,如黄山附近黟县的桃源洞、武夷山的桃源洞、株洲桃源洞国家森林等。这些桃源洞大多都与神仙传说有关。黄山桃源洞坐落在安徽黄山市黟县城石墨岭南麓,山骨突出,岩石削立,桃花夹岸。山腰凿有洞,即桃源洞。穿沿而过,支木以行,故又称栈阁岭,下临钟潭,南北壁立百余米。桃源洞是古时县内交通的要塞,洞口凿有“桃源古洞”四字,原建有茶庵。沿后岭上,明代建有桃源书院,又名时习堂,岩壁上还建有观音阁,供奉观音白玉雕像。清道光二十九年(1846年),改“桃源古洞”为“桃花源”洞门额。桃源洞神话传说颇多,有渔郎问津泊舟的石矶,有拒不进贡入宫而滚入潭中化为钟石的金钟,有唐朝高士许宣平隐居的桃源上庵,有李白吟后挥洒墨点于竹叶上的墨竹等。现桃源洞已拓建为黟渔公路,石壁上刻有现代著名诗人张光年手书的“桃源洞”三个大字。后洞以“黟县青”名石为材料,南端入口洞门镌刻有“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和北端洞镌刻有“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等对联,后皆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建渔黟公路而炸毁。桃源洞后岭上,曾建有桃源书院、观音阁等,藏于重重松柏之中,现仍有遗址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