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南曲,“南曲”即南戏或南戏所用的曲调声腔,南戏又称戏文。“南曲”和“北曲”都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戏曲、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南曲是宋元时期南方的各种曲调的统称,大部分来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和南方的民间曲调,用韵以南方的语音为标准,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南曲起源于南宋之温州,也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元灭宋后,南曲仍在江南流行。南戏据宋词与民间里巷曲谣演唱,无一定模式,一据不限折数,依据情分场。唱曲也不限一人,不限一调,形式较北曲自由。元代北曲杂剧传到江南后,南戏唱词改用联套,减少科诨,又吸取杂剧的题材,编为新剧,得到发展。南戏剧本约有二百馀种,多已散佚。现存《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拜月亭》号为“南戏四大名剧”。元末高明作南戏《琵琶记》,传本仍保存原貌。残存《永乐大典》中有元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一种。元代专工南戏的演员有龙楼景、芙蓉秀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