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2015年12月31日 (四) 14:40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隋書》''',是現存最早的隋史專著,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隋書》,是現存最早的隋史專著,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從草創到成書歷時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五朝史的建議。翌年,唐高祖命史臣編修《隋書》,但數年過後仍未成書。唐貞觀三年(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負責主編《隋書》。參加編史的孔穎達、許敬宗、於志寧名列貞觀時期著名的「十八學士」之列,顔師古是當時著名的經史大師,著名天文學家李淳風負責修撰天文、律歷,因此《隋書》的編修水準較高。主編《隋書》的魏徵歷史上素稱諫臣,能弘揚秉筆直書的優良史學傳統。《隋書》貫串以史爲鑒的思想,書中對隋朝是如何滅亡的,對隋君臣上下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有淋漓盡至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揭露。南北朝時期留傳的典章制度史料極少,而《隋書》的史志部分多達三十卷,包括禮儀、音樂、律歷、天文、五行、食貨、刑法、百官、地理、經籍十志。這十志不僅記錄隋朝的典章制度,並且追溯梁、陳、北齊、北周甚至漢魏的政治、經濟情況。其中的〈經籍志〉,常為研究道教的學者引用。《隋書》中華書局一九七三年校點本,是目前學界最好的版本。

參考文獻

  1. 唐‧魏徵、令狐德棻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