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胎息''',道教修煉方法,又稱「臍呼吸」、「丹田呼吸」。 這種修煉的具體方法為:在主觀上不以口鼻呼吸,而是如胎兒...”)
 
 
第1行: 第1行:
'''胎息''',道教修煉方法,又稱「臍呼吸」、「丹田呼吸」。 這種修煉的具體方法為:在主觀上不以口鼻呼吸,而是如胎兒在母腹中一樣用肚臍呼吸,甚至以毛孔呼吸。高層次丹道的胎息,則指與天地同其呼吸,如《[[雲笈七籤]]》說:「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內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意為人如果能夠按照嬰兒在母親腹中時的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內炁、攥拳握固、守心一處,即可稱為胎息。《[[抱 子]]內篇》〈釋滯〉又說:可以胎息的人,能夠不以口鼻呼吸,如同胞胎之中。又據《脈望》卷一記載:呼吸真氣,不以口鼻呼吸,口鼻只是呼吸之門戶,只有丹田才是氣之本源,是聖人呼吸的地方,也是收藏真一之處,所以稱以丹田呼吸為胎息。可見胎息是通過意念誘導的一種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也是一種煉功體會。胎息是道家內呼吸的重要目標,按道教徒的說法,人如果有此胎息之法,就最終能夠令精炁神歸於丹田一處而結成大丹,《[[高上玉皇胎息經]]》中所附的《胎息銘》甚至把胎息與[[內丹]]等同起來,以為「假名胎息,實曰內丹」。《[[正統道藏]]》中專論胎息的經典有很多,如《[[高上玉皇胎息經]]》、《[[胎息經旨]]》、《[[胎息秘要歌訣]]》、《[[胎息抱一歌]]》、《[[胎息精微論]]》、《[[胎息經注]]》、《[[太上養生胎息經]]》等。
+
'''胎息''',道教修煉方法,又稱「臍呼吸」、「丹田呼吸」。 這種修煉的具體方法為:在主觀上不以口鼻呼吸,而是如胎兒在母腹中一樣用肚臍呼吸,甚至以毛孔呼吸。高層次丹道的胎息,則指與天地同其呼吸,如《[[雲笈七籤]]》說:「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內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意為人如果能夠按照嬰兒在母親腹中時的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內炁、攥拳握固、守心一處,即可稱為胎息。《[[抱 子]]內篇》〈釋滯〉又說:可以胎息的人,能夠不以口鼻呼吸,如同胞胎之中。又據《脈望》卷一記載:呼吸真氣,不以口鼻呼吸,口鼻只是呼吸之門戶,只有丹田才是氣之本源,是聖人呼吸的地方,也是收藏真一之處,所以稱以丹田呼吸為胎息。可見胎息是通過意念誘導的一種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也是一種煉功體會。胎息是道家內呼吸的重要目標,按道教徒的說法,人如果有此胎息之法,就最終能夠令精炁神歸於丹田一處而結成大丹,《[[高上玉皇胎息經]]》中所附的《胎息銘》甚至把胎息與[[內丹]]等同起來,以為「假名胎息,實曰內丹」。《[[正統道藏]]》中專論胎息的經典有很多,如《[[高上玉皇胎息經]]》、《[[胎息經旨]]》、《[[胎息秘要歌訣]]》、《[[胎息抱一歌]]》、《[[胎息精微論]]》、《[[胎息經注]]》、《[[太上養生胎息 經]]》等。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田誠陽:《中華道家修煉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田誠陽:《中華道家修煉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胡孚琛:《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胡孚琛:《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Category:養生]]
 
[[Category:養生]]

2015年11月13日 (五) 11:39的最新版本

胎息,道教修炼方法,又称“脐呼吸”、“丹田呼吸”。 这种修炼的具体方法为:在主观上不以口鼻呼吸,而是如胎儿在母腹中一样用肚脐呼吸,甚至以毛孔呼吸。高层次丹道的胎息,则指与天地同其呼吸,如《云笈七签》说:“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意为人如果能够按照婴儿在母亲腹中时的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内炁、攥拳握固、守心一处,即可称为胎息。《抱朴子内篇》〈释滞〉又说:可以胎息的人,能够不以口鼻呼吸,如同胞胎之中。又据《脉望》卷一记载:呼吸真气,不以口鼻呼吸,口鼻只是呼吸之门户,只有丹田才是气之本源,是圣人呼吸的地方,也是收藏真一之处,所以称以丹田呼吸为胎息。可见胎息是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也是一种炼功体会。胎息是道家内呼吸的重要目标,按道教徒的说法,人如果有此胎息之法,就最终能够令精炁神归于丹田一处而结成大丹,《高上玉皇胎息经》中所附的《胎息铭》甚至把胎息与内丹等同起来,以为“假名胎息,实曰内丹”。《正统道藏》中专论胎息的经典有很多,如《高上玉皇胎息经》、《胎息经旨》、《胎息秘要歌诀》、《胎息抱一歌》、《胎息精微论》、《胎息经注》、《太上养生胎息气经》等。

参考文献

  1. 田诚阳:《中华道家修炼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2. 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