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2,256字节 、 2013年8月23日 (五) 14:46
无编辑摘要
[[Category:道教經典]]
[[en: The Pivotal Meaning of the Daoist Doctrine]]
 
 
{{dzindex
|書名=道教義樞
|編著=孟安排
|卷數=十卷
|正統道藏分類=太平部
|正統道藏字號=諸
|涵芬樓本冊數=762-763
|新文豐本冊數=41
|三家本冊數=24
|道藏提要編號=1120
|中華道藏分類=三洞真經三洞經教
|中華道藏冊數=5
}}
'''道教義樞''',原題「清溪道士孟安排」。[[孟安排]]系唐高宗、武后時人,此書撰于唐高宗初年。原書十卷,收人《[[正統道藏]]》太平部。此書為一部闡述道教義理之重要論著。作者模仿《玄門大義》之體例,舉出道教義理名數之重要者三十七條,先以駢文提其玄要,名之曰「義」; 然後廣引六朝道經及諸法師之說,詳加論析解釋。其所舉三十七義有道教義、法身義、三寶義、位業義、三洞義、七部義、十二部義、兩半義、道意義、十善義、因果義、五癡義、六情義、三業義、十惡義、十惡義、三一義、二觀義、十三乘義、六通義、四達義、六度義、四等義、三界義、五道義、混元義、理教義、境智義、自然義、道性義,福田義、淨土義、三世義、五濁義、動寂義、感應義、有無義、假實義。(以上三乘義至四等義五條原文缺佚。)作者對各條義理之解釋,不僅多襲取佛教術語和哲理。而且其條分縷析,盡遣四句,唯立中道之論析方法,亦模擬佛教三論宗。從中可見隋唐道教重玄派理論吸取佛教之說而演化之狀況。全書引述六朝隋唐道書及諸法師之說近一百六十種,亦可供研究者參考。
==參考資料==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168頁。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第二卷﹝上海: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95─97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31─332頁。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72─74頁。
#李養正:《道教手冊》﹝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27-328頁。
[[Category: 太平部]][[Category: 唐代道教經典]]
[[en: Principal Meaning of Taoism]]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