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zindex|書名=存神煉氣銘|編著= |卷數=一卷|正統道藏分類=洞神部方法類|正統道藏字號=守|涵芬樓本冊數=571|新文豐本冊數=31|三家本冊數=18|道藏提要編號=828|中華道藏分類=四輔真經太清攝養經|中華道藏冊數=23}}''' 存神煉氣銘 》由 ''', 唐 代初[[孫思邈]] 所述,共 撰。 一卷,收 入 於 《[[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是研究唐代道教氣功學的參考資料 。《[[雲笈七籤]]》卷三十三收錄《太清存神煉氣五時七候訣》即此文,惟略有文字出入。其言煉氣之法,云「先須絕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攝心靜慮,氣海若具,自然飽矣」 。全篇首先講身體與神氣的關係,認為欲存身先安神氣,氣為神母,神為氣子,神氣並存,長生不死。接著講存神煉氣應初入五時,後通七候。 # 第一時 , : 心動多靜少,如常人心。 # 第二時 , : 心靜少動多,入道之始。 # 第三時 , : 心動靜相半,漸見調熟。 # 第四時 , : 心靜多動少,專注一境。 # 第五時 , : 心一向純靜,有事無事,觸也不動。由此進入七候 。第一候,停心入內,神靜氣安,名為得道。第二候,超過常限,色返童顏。第三候,延年千載,名曰仙人。第四候,名曰真人,存亡自在。第五候,煉氣為神,名曰神人。第六候,煉神合色,名曰至人。第七候,身超物外,達於道源,名曰究竟 。
#第一候:停心入內,神靜氣安,名為得道。
#第二候:超過常限,色返童顏。
#第三候:延年千載,名曰仙人。
#第四候:名曰真人,存亡自在。
#第五候:煉氣為神,名曰神人。
#第六候:煉神合色,名曰至人。
#第七候:身超物外,達於道源,名曰究竟。
==參考資料==
#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45頁。# * 黃開國、李剛等主編《諸子百家大辭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58頁。 [[Category: 洞神部方法類]][[Category: 唐代 道教經典]][[Category: 養生]][[en: Inscription on Concentrating the Spirit and Refining Br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