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4,393字节 、 2008年11月13日 (四) 20:58
新页面: {{齋醮科儀}} 中國古代向來有一地居民共同祭祀當地神靈,或者迎接神明巡行某一地區以求他消災賜福的習俗。在祭神和神明巡行的同時,民...
{{齋醮科儀}}

中國古代向來有一地居民共同祭祀當地神靈,或者迎接神明巡行某一地區以求他消災賜福的習俗。在祭神和神明巡行的同時,民間要舉辦隆重的文娛活動,以及相關的祈求神明保佑的活動。為進行這類活動,要有一定的組織,稱之為會。比如,同一地域的居民祭祀社神(即後代的[[土地神]]),要有會首,來領導其事,形成一個共同的組織,就稱為社會。這種傳統也進入道教,對於道教諸神也常常舉辦迎神出會的活動。

==迎神出會的原因==
迎神出會的原因,大多因為神誕慶典,也有因為求福,或者因為一時一地災害、疫情嚴重等,求神保佑,迎神出巡。出會時,要將廟中神像抬出巡游全境,讓他巡視地方,驅逐邪神精怪和厲鬼。至於抬哪些神,要看當地民眾的具體信仰而定。

比如舊時四川灌口二王廟中的郎神出會,稱為二郎神隊,江西南昌附近的逍遙山萬壽宮[[許真君]],每年有固定的時間去朝見其師父,叫做南朝,又抬著真君神像依固定路線去看望其女兒女婿,因往西走,稱為西撫;江蘇南通一帶地方每有疫情,或者當都天神生日,則會舉辦都天會,請都天大帝巡行地方,驅逐瘟疫。這位都天大帝是誰,說法不一,比較多的說法,他是唐代因罵安祿山而死的張巡。同時這位張巡,在浙江的龍游縣稱為毛靈公 ── 大約是他的神像長著大胡子,十分威武吧, ── 每年都要抬著其神像巡行全縣,以保平安。

總而言之,凡在一地有影響的神道,都有可能巡行一境,圍繞著出巡的活動,便有相關的「會」。有時甚至於讓全境神道一起出會,匯聚於一地,濟濟一堂。從各地區常常都舉行的神道出巡來說,比較普遍的是城隍神的出巡。明太祖朱元璋規定城隍一年三次巡察地方,一次是清明節,一次是中元節,另一次是十月初一。其職事主要是祭祀厲鬼,保境安民。以後各地形成風俗,城隍出巡每年如期進行,有的地方一直將之保留到近代,以至於當代。

==迎神出會的組織==
迎神出會,常有嚴密的組織。它們通常以所祭的神靈的名義,或以組織的宗旨,或以組織的行業或地域取名。比如上海地區原有三茅閣,供奉[[三茅真君]],信徒抬著真君像上[[茅山]],一路鑼鼓前驅,俗稱三茅會。

==迎神出會的文娛表演==
出會時經常伴隨著熱烈火爆的文娛表演,常是民間文藝的大展示。出會,是地方上的一件大事。中國民眾素有以歌舞娛神的傳統,在大型的出會中,更是有組織地進行著文藝表演的大展示,娛樂活動的大匯粹。同時也常通宵達旦演出各種戲劇。這其中常見的有高蹺,旱船,中幡(耍丈餘高的旗幡),扮台閣(妝扮戲劇場面,由人抬著或用車載著巡行街市)等等。這些演出往往是同時湧上街市、集鎮的空地,當眾表演,民眾可以隨意觀看。

因為表演者來自民間,不少就是本鄉本土的人士,所以這種表演的群眾性特別突出。它實際上是中國民間的狂歡節。只是在西方國家,由於宗教基本統一,或者某一宗教佔有統治地位,他們的宗教節日幾乎是全國一致乃至於許多國家都一致的。而中國的這種出會,因為信仰的神仙、佛菩薩以及民間俗神,多種多樣,各地出會時間不一,人們可以到鄰近地方趕會,也就可以多次參與這類狂歡活動。其中許多民間文藝表演,本來都是專為出會準備的,由民間藝人自己刻苦訓練,而且經出會中多群演出團體的競爭、切磋、交流,不斷提高水準,待到時代變遷,出會的活動有的已經停止,它們便獨立出來,成為很有影響的民間文藝表演,不少仍然活躍在當代的文藝舞台上。

最近二十年來,中國大陸上旅游有很大發展,各種民間的文藝,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其中有不少就是源自於各種出會之中表演的。所以目前這一類為神道出巡、出會而組織和生存的民間文藝,已經成為重要的文化資源,也是重要的經濟資源。

[[Category:神誕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