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3,074字节 、 2010年10月26日 (二) 12:58
創建新頁面為 '欽賜仰殿道觀,位於上海浦東新區源深路476號,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道觀,也是全國重點道觀,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全觀由...'
欽賜仰殿道觀,位於上海浦東新區源深路476號,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道觀,也是全國重點道觀,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全觀由牌樓、東嶽殿、三清殿、藏經樓和仙居樓等主體建築組成。

道觀具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是東吳[[孫權]]為其母所建,原名東嶽行宮。唐貞觀年間,由太宗敕建而故名,樑上原有「信官秦叔寶監造」字樣。宋代又擴建,明末崇禎年間毀於兵燹,清乾隆三十五年重建,主供東嶽大帝,前殿為東嶽殿,後殿為三清殿,兩邊為十王殿,另有配房幾十間,氣勢非凡,佔地二十餘畝,為當時申江勝景之一,也為上海民眾敬香和遊覽的重要場所。

1982年,[[上海市道教協會]]對道觀進行重新修復,1983年正式開放並恢復宗教活動。至1990年代初,道觀整體修建初具規模。修復後的道觀,主要有:東嶽殿、三清殿、四御殿、三官殿、相公殿、城隍殿、財神殿、靈官殿、甲子殿等。

進入1990年代以後,道觀又開始進行重新改擴建,總體分為「二殿三樓」和三大部分,所謂「二殿三樓」,是指:東嶽殿、三清殿和門樓、藏經樓、仙居樓。所謂「三大部分」,是指:東嶽信仰部分、道教傳統神信仰及地方神信仰部分、道教文化部分。其中,門樓兩邊分別為鐘樓、鼓樓。

第一部分,為東嶽殿及其東西兩邊廂房,屬道觀東嶽信仰部分。東嶽殿主供:[[東嶽大帝]]、[[碧霞元君]]、[[炳靈公]]([[東嶽太子]]),殿前東西兩邊廂房為上下兩層帶走廊式古建築,每層六開間,共24間,分別供奉24司。

第二部分,為三清殿及其東西兩邊廂房,屬道教傳統神信仰及地方神信仰部分。三清大殿為單層仿古重簷結構,高18M左右,殿堂宏偉高大,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神像高大威嚴。東西偏殿除安排部分經堂外,主要供奉:[[祖天師]]、[[三官大帝]]、[[財神]]、[[關聖帝君]]、[[玄天上帝]]、[[慈航道人]]以及地方神等。

第三部分,主要為藏經樓和仙居樓,屬道教文化部分。藏經樓除底層供奉六十甲子外,其餘皆為道教文化內容。其中,藏經樓二樓為道教文化博物館,展出道教歷史、道教文物、道教法器、道教神仙畫等,三樓為藏經閣,供奉道教重要經文;中間夾層為講經堂;藏經樓東面建造道教文化碑廊。仙居樓主要用於食堂、辦公、接待、丹房以及道教素齋或養生菜的開發等。其中,三樓貴賓室內藏有當代著名畫家戴敦邦先生的大型壁畫,具有極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道觀每天開放,恭請廣大信徒和遊客前來敬香、遊覽。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653頁「欽賜仰殿」條。

[[Category:上海宮觀]]
[[en:Hall of Respect Granted by His Majesty]]

导航菜单